最近我跟生意夥伴有意逆市擴充,但並非再創一門新生意,而是入股一些有正現金流的公司;我非常同意某投資博客的「現金流為王」理論,自己在房產和公司上也跟他的理論如出一轍。
現在的市道甚差並非虛言,本港失業率升至新高位即是指標,日後疫情不減的話,民生經濟只會進一步變差。惟現在有危亦有機,看到一些做得不差的公司,卻是收購融資的好時機。
初創的老闆們常常一心燒錢,目的是洗刷出一系列亮麗數據,譬如說有幾多百萬點擊、幾多登記用戶,惟現在市況波動,燒錢模式的底蘊早已被投資者看穿。簡單來說,如果你捧着一門亮麗數據但每月燒錢燒到無止境的生意,此刻放到投資者枱面,相信絕大部份的所謂「生意融資」都只會被掃到垃圾桶。除非投資者看到這門生意用錢燒死對手後,就能壟斷。
但今時今日尚未被壟斷而又歡迎新手入局的生意,還剩下多少?一門只求燒錢燒死對手的生意,卻無現實需求客路,終是死路一條,2017年中國曾出現最殘酷的共享單車墳場,每每看到被棄置的單車堆到如山般高,不知多少投資者和員工的血汗都被一同埋葬。
正現金流才是王道
我當然不能代表所有投資機構,畢竟我也是一個了無新意的計數佬。對於我而言,較有意思的生意並非由零開始,而是初創者埋頭苦幹了兩、三年,在能夠自給自足的情況下有正現金流,這些生意最吸引我。首先,在如此困難的營商環境之中,這間公司的創辦人能刻苦經營,目的不單純是燒錢,而是由一開始就用盡方法去找到正現金流。我並不介意多付一點估值,去獎勵這些刻苦經營的創業家。
其次,投資一間公司最重要的還是創辦人本身,其為人風格如何。過去見過太多巧言令色、不肯腳踏實地、企圖一步登天的創辦人,簡單來說,這些老闆也是高級騙子,搭了一個棚去吸引投資者,一日到黑想如何離場,並非認真經營生意。當創辦人其實只是一個演說家,吹到天上有地下無,投資人誤墮入局,最終跌得最痛的還是投資者。
所以,當市場上出現很刻苦經營而又低調的實業家,其生意又有正現金流的話,這些是真正的稀有品種;順道一提,如果你自問盤生意是認真經營,能夠自給自足,又需要額外資金逆市擴張,歡迎聯絡我本人。
藍友斑
http://fb.com/bernardlamhongkong/
本欄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