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智庫】ESG是做善事?純屬誤解 - 鄧威信

【星展智庫】ESG是做善事?純屬誤解 - 鄧威信

可持續性投資(ESG)在幾年前還是小眾概念,但市場正在改變,ESG已吸引萬億計的資金流入這個主題,漸漸成為主流。

ESG代表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與管治(Governance),傳統基金經理在投資公司前只着重研究基本的財務分析,但現時很多已引入考量ESG元素,這些因素是實在投資者及公司的切身利益。舉個例子,零售業巨頭Walmart以前與員工權益組織關係差,影響企業形象,但自從管理層改善工作環境及員工的待遇後,Walmart的員工歸屬感增加,顧客滿足感增加,Walmart的盈利增長亦隨即加快。

有調查顯示,有兩群人特別注重ESG,其一是千禧代(泛指1982-1998年出生的人士),未來30年將約30萬億美金的財富將由退休的嬰兒潮(Baby Boomers)轉移至千禧代,這財富大轉移,將令更多資金轉移至ESG範疇。其二是女性,她們作投資決定前一般比男性更注重ESG因素,她們對ESG的關注將令更多資金投向ESG。

很多人對ESG的第一個印象是做善事,會拉低了投資回報。這是一個誤解,MSCI亞洲新興市場ESG Leaders指數涵蓋了九個新興市場國家的大型及中型公司,被挑選入指數的公司都是在ESG表現優於同業的公司,該指數在過去10年的表現都較MSCI亞洲新興市場指數優勝,平均跑贏大概7%,ESG漸成主流,資金不斷流入,ESG Leaders的表現將會繼續跑贏。

如上述所言,要吸引投資者,企業越來越不能忽視ESG的重要性,有評級機構表示,未來兩年會基於環境風險,對299間企業的評級作出調整。投資者宜及早為自已的投資引入ESG因素。

鄧威信
星展香港豐盛私人客戶投資顧問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