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自給自足的小確幸 - Cass

【有個台灣家】自給自足的小確幸 - Cass

【有個台灣家】
從前我們在香港生活,彷彿已經習慣了香港需要依賴中國大陸或其他國家入口物資,也令香港和很多國家的經濟唇齒相依。很多人很喜歡比較台灣和香港的經濟環境,覺得在台灣打工,薪水可能就只有香港的四分之一,覺得難以生存。但隨着一個全球疫情的出現,令我們對台灣另眼相看。

在台灣生活時間長了,讓我們慢慢發現,在這個充滿小確幸的島國中,本土天然資源豐富,無論水果、蔬菜、肉類、食水,甚至口罩等都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寄人籬下。

全球疫情爆發,一個自給自足的國家,不需要依賴鄰國供應物資或旅遊經濟,彷彿更有本錢在嚴峻的疫情下,可以在保護國民安全的前提下,瀟灑地封國封城。

不仰人鼻息 土炮質素一樣好

在這段時間,台灣生產本地口罩,在封關後完全禁止外來遊客來台灣旅遊,單靠本土經濟消費。雖然台灣人本地收入好像不高, 但其實相對地台灣物價便宜,很多人沒有供樓供車壓力,反而更捨得消費,令我們覺得,疫情對台灣本土的影響相對輕微。

以前無論我們是做生意的、打工的,都很自然地想到,如果要有長遠的發展,我們就要放眼國際。來到台灣,漸漸發現了很多從前我們沒有聽過的本地牌子,例如一些本地知名的冷氣機牌子,外形設計是比較「土炮」,但其實質素真的不輸其他國際或大陸牌子。從前可能會認為品牌一定要走出國際才可以做得有聲有色,但疫情爆發後,彷彿讓我們認識到,如果一個品牌可以在本土經濟屹立不倒,深耕細作,其實已經可以做得有聲有色,不需要依賴外國出口,也可以成為本地大企業,不需要仰人鼻息。

台灣的暑假正式開展,由於今年大家都不能出國旅遊,所以聽聞台灣人放假都把宜蘭、花蓮、台東、墾丁這些本地旅遊熱門景點塞爆了,疫情在台灣的影響已經慢慢褪去,再加上政府開始推出各樣旅遊和消費券補助,就算現在依然沒有遊客,但在旅遊景點也好,在各大小區的餐廳消費也好,我們都看到人流已經回來了。曾經聽人說過,台灣現時甚至出現了「報復式消費」,反正大家不能出國,就把錢狠狠地花在本地的吃喝玩樂好了。

可以在口罩外呼吸到一口自由空氣,並非僥倖。

防疫出色 感受自由不僥倖

前陣子,我們就特地帶小孩到台北101大樓頂樓的觀景台參觀,這是以往外地遊客來台必到的熱門景點,如今雖然少了遊客,但觀景台內依然人流不少,在台北的餐廳還是門庭若市。本來是想去台北的一蘭拉麵用餐,但被告知要等一百四十分鐘,遊客沒有了,但要排隊的,還是繼續排隊。
不敢說疫情對台灣的經濟沒有影響,但至少台灣在全球疫情的影響下,因為防疫工作做得出色,台灣還說得上可以自給自足。
依賴本土經濟,人民總算可以正常生活、正常上班、正常上學。這,就是一份安全感。

這份「正常」,現在看來其實得來不易。看着外面的藍天白雲,在酷熱的天氣底下,可以呼吸到口罩外的一口自由清新的空氣,可以暢所欲言,我們知道,這些並非一時僥倖。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八十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二○一七年五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着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