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乸能上樹否?猶在惠州烏坎坐鎮之時,國安公署揸fit人鄭雁雄否定其事。然則落腳銅鑼灣,接觸的資訊多了,難保不會另有想法。就以歐盟競爭法委員會剛輸掉的那場150億美元官司來說,橫看掂望都是鄭署長說的豬乸上樹了。何也?
競委會是歐盟的中央衙門。按鄭署長的認知,中央衙門打輸官司,那還成世界?歐盟的「常規法院」(General Court)手指拗出唔拗入,判競委會敗訴,得直的卻是美資蘋果電腦,那還不是豬乸上樹?令人更難以置信的是,跟蘋果電腦一併給競委會告上法庭的是愛爾蘭政府;忝為歐盟成員,斗膽跟中央對着幹,那還不是反了?愛爾蘭所犯何罪?刻意少收稅款。普天之下,稅吏從來需索無道,哪會寧可有稅而不收,須中央衙門扭上法庭,追收漏稅。細為推敲這宗奇案,鄭署長焉能不重新檢視其豬乸不能上樹的信念?
鄙人並非鄭署長肚裏條蟲,無從得知落腳香港後他會否相信豬乸能上樹。然而追稅按理是庫房、稅務局的職責,以促進競爭、保障消費者權益為己任的競委會出手,豈不怪哉?事非得矣,沒辦法。愛爾蘭的利得稅率為12.5%,水平之低,歐盟27國無出其右,而僅及德國和法國的三分一左右;香港即使以低稅見稱,16.5%的利得稅也給愛爾蘭比下去了。競委會指控愛爾蘭以低稅吸引外資,不公平。那麼歐盟中央何以不勒令愛爾蘭加稅跟德、法等大國看齊?中央無疑有這個權,礙於歐盟憲法這樣做須得到27國一致同意;是以難似登天。讓鄭署長看來,洋人憲制顯然遠不及中國人大常委寅夜黑箱立法那般有效率了。
正途難似登天,惟有走旁門左道,由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競委會出手。競委會調查發現,愛爾蘭的稅率名義上是12.5%,在2003年卻只抽取蘋果電腦歐洲利潤的1%; 到了2014年,且變本加厲劇降至0.005%;這些年來少收150億美元稅款云云。官司糾纏四年,「常規法院」判決稅率無疑低得離奇,卻非蘋果電腦獨享的特殊待遇,其他企業皆能照辦煮碗節稅,愛爾蘭並非以茅招吸引外資。蘋果電腦的實質稅率何以跟名義稅率差幾十個馬場?明明可以按12.5%的比率抽稅,何以故意放蘋果電腦一馬?
說來話長。要而言之,不放蘋果電腦一馬,則連那0.005%利得稅——從2014至2016年,總數達15億美元,佔愛爾蘭總稅收的7%——也泡湯。換言之,稅率儘管低到無可再低,山大斬埋有柴,愛爾蘭庫房依然有可觀進賬。那也正是「供應側學派」的要義——低稅促進經濟活動,稅率雖是卑微,利潤大幅漲升,庫房同樣沾益。事實上蘋果確又為低稅吸引,在愛爾蘭設廠僱用6,000名員工生產平板電腦。
避稅天堂需求殷切
眾所周知,無論是手機或電腦,蘋果都外判郭台銘在大陸生產;愛爾蘭那間廠差不多是唯一的例外。那間廠有何特別?設廠志不在賺錢——稅率雖低,愛爾蘭的工資怎及中國低?——而在有助節稅。箇中關鍵是美國分開處理企業利潤,國內的須抽稅35%,國外賺的錢一日未調返國內都毋須納稅。於是蘋果電腦般的跨國企業莫不扭盡六壬,將海外利潤逍遙境外——截至2017年,美資企業留在海外的利潤估計累積至2.7萬億美元!愛爾蘭為蘋果提供方便,存放其歐洲利潤。
於此可見,美國若非捉蟲在先,既徵重稅,且將企業利潤一開為二、分開徵稅,哪怕愛爾蘭立志做避稅天堂亦無用武之地。然而愛爾蘭又非唯一幫美資企業節稅的歐洲國家,盧森堡、列支敦斯登以至荷蘭都提供類似的方便。有便宜唔使抵頸。除了蘋果,谷歌、亞馬遜以至星巴克等跨國企業莫不欣然接受這種便利。走出歐洲,加勒比海的百慕達、巴哈馬、英屬處女島;太平洋的瓦努阿圖、薩摩亞;印度洋的毛里裘斯等皆來者不拒,提供節稅、避稅服務,需求殷切足見一斑。加重稅猶如殺雞取卵,磨刀霍霍的稅吏能不反思?
特朗普做過生意,深知企業不會逆來順受,任由稅吏宰割。反之,向股東盡責,則須像蘋果、谷歌那樣節稅、避稅。是以一入主白宮即着手減稅,措施之一,是在2017年大幅減稅讓企業攞正牌調返海外利潤。視乎情況,減幅從35%降為15.5%甚至8%,此舉預期將為庫房帶來3,400億美元進賬。此水平猶低於愛爾蘭更莫說香港。大勢所趨,香港不大幅減稅更待何時?
楊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