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媽拋書包 - 馮睎乾

華大媽拋書包 - 馮睎乾

本月十五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一番話實在震驚國際:「說到制裁中國也不怕,樹欲靜而風不止,如果美國想興風作浪的話,那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好了。」樹欲靜而風不止,下句是否「子欲養而Trump不待」?怕得認Trump作父也算了,現在我國洪水成災,華大媽能積點口德,憐憫一下老百姓好不好?

事隔兩天華春瑩又拋書包,引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回應「連日來美國一些高官在涉華問題上污蔑攻擊」。這句出自蘇軾〈定風波〉,寫他途上遇雨,「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蘇東坡分明是宋朝Gene Kelly,能夠自得其樂singing in the rain,可見雨勢不大。按華大媽口吻,大概以為美國對華政策快要放晴。天真是好的,但天天拿下雨說事,難道沒想到人民被洪水弄得狼狽不堪,而你就吟嘯徐行,會嚴重傷害十四億人民感情嗎?

然而華大媽最耐人尋味的書包,是用「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表示中國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這句話是誰說的?答案見《史記.陳涉世家》。秦朝有個叫陳勝的農民,年輕時受雇為人耕田,有天休息時跟同伴吹水:「第日我發咗達,唔會唔記得你哋。」(苟富貴,無相忘。)同伴就笑他,「你耕田咋喎,發達?邊度發呀?睇過。」陳勝長歎一聲:「你班死雀仔,鬼識得天鵝諗乜咩?」(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所謂「𠵱家無,將來會有」,一心求富貴的農民陳勝,後來膽粗粗搞革命,想挑戰和取代秦國,果然富貴了一段短時間,但不旋踵就被殲滅了。華大媽引用「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到底想表達什麼呢?如果真要體面一點回應美國,可引什麼典故呢?我想到李商隱詩:「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詩典出自《莊子.秋水》,以高潔的鵷雛(鳳凰同類)自喻,鵷雛「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不屑吃腐鼠(比喻富貴權力)。

不過細心想想,也許還是華大媽錯有錯着,以中國人的口味來說,也只有腐鼠和毒蝙蝠才夠惹味。我國有五千年文化,你估外交部發言人流嘅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