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達人】
相信不少人小時候都有玩過搖搖,但可能是三分鐘熱度,很快就放下了。不過香港有一群人每日在玩搖搖,玩得出神入化,甚至參加國際比賽獲得獎項,更成立搖搖表演隊,四出推廣搖搖。
陳俊軒,搖搖資歷18年,是4A離繩花式搖搖高手,2013年奪得世界搖搖大賽離繩組季軍,從此在世界搖搖界活躍起來。阿軒目前是香港離繩花式搖搖的首席高手,「我最擅長的是離繩搖搖花式,這種花式看起來有點像中國雜耍扯鈴,不過搖搖與扯鈴在運作上的原理並不一樣,操控離繩搖搖時要應用大量基本操控搖搖的技巧。」2014年他找來了幾位香港首屈一指的搖搖高手,成立了專業搖搖表演團隊「Let's Yo」,四出表演世界級的專業搖搖花式,期望推動更多人玩搖搖。
阿軒成立的搖搖表演團隊Let's Yo成員都是頂尖高手,包括1A單手搖搖線上花式歐洲冠軍龎思彥(Peter)、5A離手搖搖花式亞洲亞軍高琨皓(Denny)和極具潛力的年輕學生高手陳浩煌(Harold)。Peter和Denny都活躍於不同世界搖搖比賽,有豐富的比賽和表演經驗,Harold則打算參與不同比賽,亦有參與團隊不同演出,年紀輕輕已有豐富經驗。
各有正職 放工練習成日常
Let's Yo的成員都是專業搖搖選手兼表演者,不過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因為玩搖搖並不像其他運動,有全職選手,即使在外國也少有全職搖搖選手。他們會在公餘時間,每天練習搖搖,並將工作和日常生活與搖搖扯上關係。阿軒的工作是數碼市場推廣,「我會應用線上市場推廣技巧於搖搖表演上,我視搖搖表演隊為我其中一個客戶。平日不論多繁忙,每天也會抽一點時間練習搖搖,那怕下班回家已很晚和很累,也會將每一個我懂的花式練一次才休息。周末放假的練習時間會較長,每次約兩小時以上,臨近比賽甚至上班前後都抽時間練習。」 Peter是一名兼職學生,「一有時間我就會玩搖搖,有時隨便玩,有時認真練習,搖搖已融入我的生活。」他不論聽歌或睇戲,都會想到將不同元素融入搖搖表演中。Denny是VR拍攝員,Harold是學生,他們都會每日練習,有時會租活動室與朋友一起練習和玩搖搖。
香港搖搖界不算大,高手們都互相認識,Let's Yo表演隊的好友黃偉鑠(Simpson)比他們更早出道,他在2009年與兩位搖搖選手創立C3YO搖搖品牌,成為搖搖牌子主理人之一,「成立品牌後兩年,我辭去雜誌攝影師工作,全職從事搖搖設計和製造,現在基本上一天24小時都與搖搖息息相關,包括處理各個搖搖社交平台和網站等。」他會專門為一些選手設計及研發搖搖,甚至有推出一些日本冠軍選手的簽名搖搖。2012年,Simpson用他設計的搖搖「BTH」打破了一項世界紀錄,「就是勁力旋風(將搖搖向下拋出使其在繩頭處空轉),打破了世界紀錄最長空轉時間,紀錄是30分28秒正。」直至現在,Simpson還是世界紀錄保持者。
專業運動 推多元素表演
五位搖搖高手都積極參與國際比賽,其中一個目標當然是爭取更好成績,不過他們有另一個共同目標──推廣搖搖文化,讓大眾認真看待搖搖。
Peter表示最想做到的是改變搖搖的形象,「其實很多人聽到搖搖就認為是玩具,這種說法我們頗介意,因為你不會希望自己的專業被人覺得很兒戲吧!」 Harold告訴我們,每次表演時亦會跟觀眾解釋,「搖搖其實已經不再是一種玩具,是一種專業運動。」 Denny認為搖搖表演可以融入很多元素,「例如hip hop和舞蹈等,都可以融入搖搖表演中,想讓不玩搖搖的人也知道,原來搖搖可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阿軒會構思不同計劃推廣搖搖,「未來想多做線上推廣,透過不同的生活化產品,即使不玩搖搖的人,也可透過該產品接觸到搖搖。」
Simpson則希望贊助有潛質的搖搖運動員出國比賽,「其實目前已有幾位選手成功到外國參賽,並有不錯的成績,最終目標是希望有香港人成為世界搖搖冠軍。」他們都明白現時香港玩搖搖達到他們水平的人着實不多,但希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高手出現,因為搖搖其實很普及,有很多人都玩過,甚至有些人頗厲害而無人知曉,當他們去表演或於網上推廣時,就會勾起他們玩搖搖的回憶。
搖搖比賽分類小知識
搖搖表演及比賽發展出幾個種類,玩法各有不同,分類如下:
1A:單手線上花式,搖搖的軸心和繩子磨擦,做出各種纏繞動作,構成不同線上花式。
2A:雙手迴轉花式,雙手各操控一個搖搖使出迴旋技巧的玩法。
3A:雙手線上花式,雙手各操控一個搖搖,即1A花式的雙手版。
4A:離繩花式,繩與搖搖可分離,看起來與扯鈴類似,原理卻不同,有更多花式。
5A:離手花式,繩的一端並非繞着手指,而是綁上一粒重物,以平衡來做出花式。
記者:馬子聰
攝影:伍慶泉、潘志恆、張志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