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疫爆 時事評論員 - 劉細良

人為疫爆 
時事評論員 - 劉細良

香港第三波疫情爆發,四日增加了300宗個案,形勢嚴峻。專家指第三波出現由入境豁免檢疫政策出現漏洞所致,林鄭則繼續寸嘴反駁,死撐不應怪責豁免檢疫政策,因為有關政策對香港經濟和市民日常生活十分重要,獲得豁免的是提供必要服務的人員,如貨車司機等,為必須繼續的活動,因此不能算是漏洞。

豁免與否,取決於政府認為經濟活動重要,還是人命重要,明顯林鄭認為中港經濟活動復蘇比人命重要。更可怕是政府一直拒絕為高危群組進行大規模病毒檢測,直至第三波爆發,才表示病毒檢測量下月可望每日達8,000個。政府物色了兩家私營機構,為安老院舍、食肆、物業管理員工、的士司機四類高風險群組免費檢測。這政策宣佈時,疫症已在社區蔓延。

政府一心力推國安法

其實,韓國採用了大規模病毒檢測方法,成功壓止大邱市宗教感染群組再擴大。當時為了避免醫院和診所人滿為患,政府開設了600個檢測中心,旨在盡量多而快地篩查患者,並通過盡量減少接觸來保障醫護人員安全。其中更有免下車檢測點,病人在自己的車上接受檢測。他們要填寫一份問卷,進行遠程體溫掃描和咽拭子採集。整個過程大約需要十分鐘。結果通常在幾小時內就可出來,累計檢測數目達146萬人。香港並非危機處理能力低,袁國勇早已估計7月疫症再臨,而6、7月政府上下心思在處理甚麼?當然是國安法!這是人禍。大家看看澳門,他們每日最大檢測量為16,000人次,韓國每日20,000,日本每日30,000,而香港是8,000!六月檢測平均每日只有3,600。

更可恥是在這期間,政府完全沒有為大規模檢測做準備,結果需要為高危群組近40萬人作檢測時,完全亂作一團。林鄭上周一晚公佈引入「大陸檢測外援」時,並未提及起用香港本地私人檢測機構,直到翌日食衞局新聞公報發表後,才證實本地初創企業Prenetics也獲採用,而英超復賽替球員作檢測的就是香港公司Prenetics。為何政府一直不壯大本地病毒檢測的實力?更大規模採購本地服務,而是引入曾受外國批評、退貨的大陸試劑?

香港政府面對危機,一開始就急,然後就是亂。另一荒謬是執行社交隔離時,限制食肆晚市堂食,背後有沒有流行病學數據支持?沒有!因為從感染群組活動所見,交通工具、安老院、飲宴、體育活動、食肆均有。韓國在執行社交隔離政策,是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夜生活場所、宗教集會及室內健身房是三大主要來源。於是政府可以非常明確告知民眾,前往這三類場所必須提高警覺,市民信任政府,是認為政策背後有理據支持。

香港之墮落,是疫爆當前,政府上下仍全力去搞政治,整治香港人。2003年沙士老董表現已經夠衰,但他至少是等疫情完全結束才推出23條立法!

劉細良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