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一年,美國南達科他州拉什莫爾山頭鑿出華盛頓、林肯等四位已故總統頭像,無一不是生前有大功於民。鑿山工程綿亘十四年,由私人發起,並獲民選的國會批准,難怪這座總統山成為民主政治的象徵,只有美洲土著或視為白人侵略的標記。
唐朝玄宗皇帝曾提出一個類似的鑿山計劃:他見華山甕肚峯高迥,歎賞不已,有意在峯腹之上「大鑿『開元』二字,填以白石,令百餘里望見」。不過,諫官認為不應勞民傷財,進言反對,那位開元天子也就從善如流(《開天傳信記》)。甕肚開元峯假如鑿成,當可作皇朝興衰之鑑:玄宗有始無終,開元年間孜孜求治,幾乎媲比貞觀;天寶年間卻窮奢極欲,終令大唐由盛轉衰。無論如何,今日甕肚峯不見「開元」兩個大字,更可彰顯古代君主納言之美。
唐玄宗鑿山刻石以垂後世的計劃,其實愚闇可哀。春秋楚昭王死後,江山屢換,宮闕走麋鹿,變成廢墟;墓穴寢狐狸,化為荒野,但是,到了唐朝,「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間茅屋祭昭王」(韓愈《題楚昭王廟》)。這一間茅屋比什麼風水陵園都要莊嚴可敬。華盛頓、林肯等等,當年怎會想到日後會獲國人鑿山紀念。這種對為政者由衷的敬意,絕對不是「國家安全法」、「先烈名譽保護法」等等所能培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