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很多人對中國統計數據不信任,大致方向還是可信的,中國特色的經濟金融包括股市物價有自己特有的特色,無論信不信都是客觀存在。中國剛經歷過新冠疫情,經濟復蘇之際,又爆發了大面積洪災讓中國經濟再遭劫難,可能對宏觀經濟影響比疫情更為惡劣。
統計局公佈的上半年數據顯示,上半年GDP雖然整體略為負,二季度已經轉正,這是可能的。我本人曾在5月和6月初在國道上看到大貨車堵車,專門問過國道邊上店面老闆,這種情況一直是嗎?他們說,疫情封城解禁後一直這樣,特別是高速公路恢復收費後,國道經常堵車,把馬路都壓壞了。316國道上被堵的大貨車大多是湖北與河南省牌號居多。致電山東企業家朋友,他是威海的,做釣魚竿貿易,他說對美國釣魚竿出口暴增,主要是在沃爾瑪超市賣,關稅暫時沒有加到漁具。中國經濟雖然遭受內外打擊,然而,世界工廠架構尚在,如果能保持不折騰與市場化改革,亦不至於頃刻轟然倒塌。
外部加速惡化與內部困境
拉動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三駕馬車是出口、消費和投資。李克強總理在兩會後的記者會上爆料說六億人月入不過千元人民幣,財新網數據是近十億人月入不足2,000元人民幣,大多數中國老百姓很窮,這是很多做強國夢的人不能接受的殘酷現實。通過消費拉動經濟完全不可能——除非改變分配與保障機制讓大多數老百姓有錢消費、敢消費。
中國的投資大多是各級政府主導,央企國企為主力,中國特色的財稅體制令中央財政很有錢,省級財政較富裕,縣市級財政收入主要靠賣地和長期仰仗世界工廠地位加工業稅收支撐。最近兩年來,經濟下滑明顯,產業鏈外遷,部分地區房價開始下跌,嚴重影響了縣市級財政收入,地方政府不能直接貸款,於是組建了很多融資平台,亦有地方融資平台債務違約和公務員欠薪新聞在大陸媒體刊登。客觀說,中國內地一線城市基建不比紐約差,某些方面更好,這也是國內愛黨小粉紅覺得自己國厲害了的淺層理由。從經濟角度看,有投資邊際效應遞減原理,很多讀者可能不清楚,你看看北京到烏魯木齊鐵路,總不能建設三條線吧,一條線都不能客滿。
其實,過去20年,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最主要的是出口。很多經濟學家甚至官方認為這佔比在降低,其實,他們沒有統計產業鏈。鼓吹跟美國打貿易戰的戰狼金燦榮教授兩年前說特朗普敢打貿易戰就三招打垮美帝,其中一招就是制裁搞垮美國蘋果公司,蘋果在中國的代工企業是台資富士康,他厚顏無恥的說深圳可以通過損招把富士康整垮。富士康早已搬到河南鄭州了,這看似是一家公司,其實蘋果全球採購超過200家企業,大部份是中國企業,有業內人士估算過,如果真把蘋果代工的富士康趕走,不會低於200萬人失業。李克強說外貿相關人員就業崗位二億多人。
有點常識的經濟學家們都說過,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對美國開放,打了兩年多的貿易戰徹底把美國政治精英全部逼成了「反動」分子,我在兩年多前已撰文力勸中共有兩個鐵板不能動:一是美國一是香港,結果拼命拿着老百姓的頭去撞。
對中國友好的以色列因為中國伊朗所謂25年合作協議,一下子站到美國一邊了,即使是31年前六四事件後還不顧美國禁令與中國軍方有合作的以色列真的火了,美國已對香港取消特殊待遇,軍民兩用和敏感技術也不出口了,兩大軍事技術來源自己全給堵死了,順便把伊朗的宿敵沙特阿拉伯推入美國懷抱。文明世界越在乎甚麼北京就惹甚麼,南海問題美國公開表示支持所有東南亞主權訴求,並集結西方幾乎全部勢力,那裏已不是擦槍走火問題而是甚麼時候開打了。
美國國安顧問、國務卿、FBI頭子甚至被中方認為的各派全部一個調子要懲罰中共——這屆政府把中國和中共嚴格區分並予以打擊。作為經濟金融研究者以前寫評論都會指一條出路,今天,我也沒招了。套用官媒說的三峽為抗洪盡力了,我說我也盡力了。一路走好!
賀江兵
中國金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