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永修舊好

【飲食男女】永修舊好

今年夏天零舍熱。就如今日,又是雨後的水氣被烈陽蒸發,汗味與車輛的汽油味混雜,穿透入口罩之內,實在讓人煩躁。竹棚上,兩個身影正埋頭苦幹,縱然藍白相間的尼龍布竭力遮攔,仍然擋不住汗水的鹹腥。穿過了棚架,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密麻麻的舊唐樓,粉玉色、天藍色、泛黃的舊白,通通不搭調,卻又滲透出香港尚未被摧毀的一點風情,雖然不見得是最古老的建築,卻也不見瓊樓玉宇的媚俗,彷彿是古今路途中,被遺留於隙縫間的一幀風景。這是位於西環的皇后大道西,塘西風月,此處曾經是妓寨,事隔百年,煙花之地依舊繁華,但風月不再。恍然,如斯舊城,難怪每三五步就見有工人修修補補。來到山道交界,仍然是左右兩邊行人路夾着雙程車路,行人路不闊,只夠兩個大漢並肩而行,更顯人煙沸騰。忽而,面前佇立了數人,似乎在等待甚麼。抬頭一望,是一塊白色招牌,用紅字寫上「源興隆麵家」五個醒目大字,往門面看去,老派的棕紅石面,用已經黯淡的金字刻上同樣的店名。瞄了瞄手錶,原來是中午飯市時段,門前人客正等候入內飽餐。綜觀左右,此店門面最為老舊,卻最熱鬧。念舊也好,老套也罷,反正舊有舊好。

麵店的炸醬麵跟坊間的味道有點分別,甜甜酸酸又爽口。

墨魚鬚頭十分爽口,Paul哥說新鮮最重要。

新不如舊

大熱天,甫站十分鐘已經汗流浹背,門外人群堅持得很,暗忖到底有多好吃之際,店內一個女人驀地走出來,親切地安排客人進店。女人一頭黑藍色短髮,身材嬌小,穿着時髦,與老店不太相襯。她眼睛輕輕瞇起,隔着口罩也感受到她的笑意,然而,眉心間又隱現了一點心急,似乎感受到客人流汗的辛酸,不想怠慢。終於踏進小店,眈天望地,只見店內實在不大,門口左邊放了一個銀色大雪櫃,前方是收銀處;右邊是麵檔,氤氳繚繞,令人垂涎;正前方是數張小圓枱,玻璃枱面與木板之間夾了餐單,一目了然;再往內走正是廚房及通往後巷的小路。環看兩邊白色瓷磚牆身,盡是些懷舊之物,左方有舊陣時的玻璃鏡牌匾,更有一個屬於七十年代的市政告示牌,警告人不要隨地吐痰,以免傳播肺癆;收銀處又用一個傳統轉盤電話;往上一瞥是方格舊式假天花。「係咪好過癮呢?呢度樣樣都係老套嘢,特登保留㗎。」一名穿上廚房佬白制服的男人突然搭話,見他耳上橫擱了一支原子筆,黃框太陽眼鏡戴在額頭之上,鬼馬的單眼皮跟他輕俏的腔調十分搭配,他正是老店的事頭Paul哥。他確定麵檔人手足夠後,就上前繼續說:「呢度開咗幾十年,舊嘅擺設就依舊放喺度,例如呢度嘅瓷磚同裝修,所有間隔都係用番最原始嘅,保留到嘅話我就唔改,因為呢度所有嘢係我岳父設計,我哋唔可能改變佢。」說起岳父,剛才的短髮女人也走過來,她正是Paul嫂,看來,他們要從老店悠長的歷史說起。

Paul嫂是包雲吞高手,她包的雲吞又大又圓。

花菇用醬料每日新鮮燜製,十分受歡迎。

麵店的創辦人是Paul嫂的父親蔡老先生,六十年代已經創立了「源興隆」這個招牌。蔡家有五兄弟姊妹,Paul嫂排行第三,上有兩個哥哥,下有兩個妹妹。她大讚爸爸很厲害,蔡父當年來港只是做苦力,但他十分有大志,覺得做粗活沒有出頭天,常言希望有一門手藝,當時經濟不景,民都只以食為天,他自己喜歡吃粉麵,於是嘗試學做魚蛋、牛丸、包雲吞之類的廣東麵食,開始了小生意。當年,有地舖者必屬大生意,他當然沒有這個能力,只能由街邊大牌檔做起。幸而,幾個兒女都十分生性,從小便知道父母辛苦,都會主動去大牌檔幫忙,Paul嫂憶述:「嗰時好辛苦,好天曬落雨淋,我兩個妹又細,冇人得閒睇住佢哋,我阿爸嗰時攞個大水桶收埋佢哋。」辛苦還好,但經常要被政府檢控罰款,令他們擔驚受怕,蔡父於是用所有積蓄,再向銀行借錢,終於在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年間入舖。當時兩個哥哥主力幫忙,她也比較少回舖頭幫忙,後來結婚了,更全職做家庭主婦帶孩子。三年前,兩位哥哥覺得辛苦,畢竟工作了多年,萌生了退休之念。當時蔡父已經過身了,如果她不接手,麵店惟有結業。她又道:「我成日諗起爸爸,我覺得佢冇享太多福就離開咗我哋,佢咁辛苦建立一樣嘢,湊大我哋五個,而家佢走咗啦,我哋想嘗試傳承落去,等我對爸爸有一個回憶或者一個紀念。」於是,老麵店得以延續。

Paul嫂負責樓面工作。

Paul哥由對煮麵一竅不通,做到如今已成熟手技工。

客人多為熟客,光顧多年。

新舊相融

老實說,一個小女人,自言撐不起半邊天:「我自己一個做唔嚟㗎!跟住我同我先生商量過,佢竟然一口答應。」難怪都說,女人需要一個好歸宿。本來做眼鏡生意的Paul哥,可謂與飲食業風馬牛不相及,他在旁邊笑瞇瞇,一身裝扮看不出他本來位高權重,是該公司於整個亞洲的負責人,高薪厚職的他,為何二話不說就答應太太回來幫忙?他解釋,他有一個懷舊情意結,因為他生於六十年代,經歷過香港很多變遷,所以對於那一段時光很有歸屬感,希望自己可以傳承某些舊事舊物。縱然知道這條路十分辛苦,工時很長,三餐又不定時,但二人堅決接手。Paul嫂對先生十分有信心:「我先生係一位好有正能量嘅人,佢話每一件事都可以解決,我哋嘗試吓啦!真係希望可以傳承爸爸嘅手藝。」說到底,她也是吃父親的味道長大。當初二人拍拖的時候,也常來店裏吃東西,間中也會幫忙,Paul哥對墨魚鬚頭最深刻,雖然沒有甚麼烹調技巧,但新鮮滋味令人回味。他自言:「將我岳父嘅味道帶畀多啲人認識,係我最快樂嘅事。」不過,決心還決心,終歸要講現實,他們兩個新手,如何做起?

大地魚粉都是親自磨製,是雲吞的精髓。

Paul哥堅持用大隻花菇,賺少一點也不要緊。

當然,蔡父還是有留下秘方,但沒有人教導過Paul哥,他就只能憑回憶:「回憶返啲舊片段,記起我岳父點樣煮麵,收工之後自己開爐試吓煮麵。」工多藝熟,雖然他自覺未及蔡父手藝,但也算是不俗。他最讚賞蔡父的炸醬麵秘方,這裏的炸醬不辣,酸酸甜甜,而且用肉眼筋,吃起上來比較爽口,醬汁根據秘方製作,絲毫不改。講到包雲吞,Paul嫂最熟手,皆因她自小三餐都是吃粉麵,又以吃雲吞麵為主,她覺得父親在味道上配搭得很好。她指雲吞基本上最重要的是蝦子,還有大地魚粉,他們會先買大地魚回來,然後烤香並磨成粉末,放入雲吞裏面就會很香,她邊包雲吞邊說:「我細細個就開始包雲吞,觀察爸爸媽媽點做,我就照辦煮碗,我到而家都好鍾意食。」

不少客人都趁午餐時間來吃麵,午市經常爆場。

兩夫婦最享受每日下班牽手步行回家的一段路。

除了舊有菜式,Paul哥又新加了幾款菜式,但都屬於七十年代的食物,例如冬菇麵。他徑自走進廚房拿出幾顆花菇來,指這些都是真真正正的花菇,十分厚肉,每日新鮮燜煮,香濃多汁,是這一區附近家庭主婦的恩物,一碗十粒,她們外賣回家後就灼熟一些生菜,接着把冬菇鋪在上面就成了一道佳餚,「請客時就話係自己煮,人哋問點煮就唔好講,哈哈哈!」語畢,他又拿出鯪魚肉準備打鯪魚球。鯪魚肉一定要純,他要求魚檔確保沒有把其他魚肉夾雜一起,他再混入一些比較貴的果皮,然後搓揉,搓揉到均勻的同時會起膠,再一直打至正正式式的起膠,就會把它擠成一粒一粒,他希望每一位客人品嚐過鯪魚球後,都一定要嚐到有果皮味。Paul嫂起初質疑這些新菜式到底會否成功,常阻止他的新想法,她笑道:「始終呢度係西環,可能好多人都唔接受,但佢又成功喎,所以之後佢再推出新嘢,我諗都唔諗就叫佢去做。」

看着麵店客似雲來,Paul嫂對於先生滿是感激:「如果冇佢,我根本做唔嚟,佢成日教我,凡事就算你身份高或低,都一樣要付出,唔係高高在上就可以舒舒服服,用心去做事就一定有人欣賞。」事實上,Paul哥甚麼事情都親力親為,洗廁所或爬上爬下,甚麼都自己清潔。夫妻二人感情亦越來越好,常言道夫婦一起工作會產生很多磨擦,當初Paul嫂很擔心,但後來卻因此察覺另一半是一個很貼心的人,例如見到客人膝上很多東西,他會立即推椅子過去給他用,她大讚:「我平時唔知道老公原來咁細心,佢經常同女仔搭訕,我又唔會介意,我知道佢講笑,信任同了解佢都多咗。」其實,二人本是聚少離多,Paul哥在上海住了十年,在台灣住了三年,一個月最多十天留在香港,甚麼生日、結婚周年幾乎都沒有一起慶祝,他說來感激:「我返嚟後可以日日見到佢,搣吓佢,我好感恩我岳父畀個機會我,可以同我太太朝夕相對。」每晚下班後,他們都手牽手回家,畢竟年過六十,要好好珍惜光陰。他望着太太輕謂:「自從接手麵店後,係我人生之中最快樂嘅日子,所以我會一直做落去。」舊歸舊,能修就好。●

源興隆麵家
地址:西環皇后大道西453號地下
電話:2819 8269
營業時間:11am-11:30pm

撰文: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編輯:潘惠卿
美術:魏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