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養志 文學救港《失聲香港》 致抗爭者 吳靄儀︰香港不會失聲

讀書養志 文學救港
《失聲香港》 致抗爭者 吳靄儀︰香港不會失聲

炎炎夏日,香港書展被迫延期避炎。買書不一定要去書展,留家防疫更需要多看書解悶。然而,港區國安法立法至今不到半個月,香港的出版自由已被圈上套索,越收越緊,有人高呼,焚書坑儒時代降臨。當政權容不下異見論述,會否有日連讀書也成了犯人?

《蘋果》邀請了多位惜書的文化人,分別推介書本予一眾高官與抗爭者,有人以古鑑今,對照官員今日所為,同時寄語抗爭者讀書養志,撥開雲霧。

記者:陳詠恩
攝影:夏家朗 王子俊 謝榮耀 王瑋彤

阿果的《失聲香港》記述流行歌手如何在逆境奮鬥掙扎。

陳偉雄寫的《經歷太相同》,將中史和聖經故事放在一起。

吳靄儀4月中被警方以「組織及參與一個違反《公安條例》的未經批准集結」被捕,由大律師身份一下子變成被捕人,記者邀請她介紹書予抗爭者,吳靄儀一口答應,至於是甚麼類型的抗爭者,前線衝衝子、和理非,抑或流亡異地港人?「到咗呢個地步,其實我哋所有人都係抗爭者,因為我哋冇人接受呢個送中條例,亦冇人接受國安法,都覺得係用嚟限制我哋自由、言論、思想嘅工具,除非我不問世事,否則你遲早都係一個抗爭者。」

她說法治沒有光環,「我哋呢代人由頭到尾都知爭取法治係一樣好辛苦嘅嘢,法治係要好多人每一步都做啱,你先會得到完善嘅法治,但呢個過程入面,做啱嘢嘅人好少,做錯嘢嘅人好多。」

聽吳靄儀說書猶如回到大學講堂,她溫和而有力地說出一字一句,治癒人心。「運動去到某個點係需要反思,我哋喺書本中沉澱神經,從其他人身上學習。」她推介阿果寫的《失聲香港》,記者阿果酷愛研考流行文化,吳靄儀笑言自己對流行歌手一竅不通,「佢講啲我從未聽過嘅明星,喺逆境中點去奮鬥、掙扎,我哋成日諗一啲痛苦係好巨型嘅,例如耶穌受難、曼德拉坐監,其實喺平常人平常生活都有好多痛苦。」她發現很多年輕抗爭者都熟悉流行歌手,對他們的經歷有共鳴,透過阿果的文字,她窺探了抗爭者的內心。

籲買書論書支持敏感書

原先阿果研究香港人由雨傘運動時極熱衷政治、到運動後抗拒接收時事資訊的狀態,但寫到後期,反送中運動爆發,新聞重新走入生活最重要部份,國安法立法後,香港會否再次失聲?吳靄儀認為,香港人剛開始或者會說話少了、小心了,但慢慢會找到自己的語言,「香港到時會行入新階段,嗰時就會係我哋真正爭取自由嘅開始。」即使有人離開也不代表抗爭停止,她形容香港好似水,「當你有嘢壓落嚟,水花四濺,彈出去嘅水花可能係我哋嘅生命線。歷史上最受壓迫嘅民族係猶太人,當佢哋散播到全世界時,佢哋有佢哋嘅力量,可能呢個亦係香港將來嘅力量」。

吳靄儀分享讀書心得,她喜歡夾雜看不同類型的書,不一定要看很政治學、社會學沉重著作。她又推介其前議員助理陳偉雄所寫的《經歷太相同——讀中國歷史看聖經故事》,書中將中國歷史和鮮為人知的聖經故事放在一起,尋找共通點,「可能係我職業病關係,我樣樣嘢都要好認真對待,寫得好仔細,有時難免好長篇,講到人瞌晒眼瞓」,她佩服陳偉雄具天份,以簡潔文筆寫出有趣故事。

有書展商擔心政治著作會觸碰國安法紅線,打算收起敏感書不賣,吳靄儀說理解書商決定,尤其小書商資金有限,一旦被禁要蝕本,不過讀者可以幫忙,「我哋要幫佢克服佢嘅擔心。買囉!幫襯佢哋買囉,或者訂囉!書內容係乜,討論囉!如果今年書展係最後自由嘅書展,我哋大街小巷會有更多、更自由嘅書展」,毋須貿發局或政府安排,走進見山書店、序言書室、田園書店等一家家獨立書店,都有小型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