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憧憬中概股回流,恒指公司亦預告將打造「港版納指」,並於明天公佈詳情,預料有關選股機制及成份股即將揭曉;消息一出,令市場熱議恒指地位或朝不保夕。
彭博數據顯示,由年初至上周四,50隻恒指成份股中,僅九隻對恒指有升幅貢獻,當中騰訊(700)最多,貢獻873點升幅;滙控(005)則拖低恒指1,142點。
專家:中長期難取代恒指
雖然大市近年熱衷炒科技股,但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指,中長期都難取代恒指,「如果係咁嘅話,道指一早俾納指取代咗啦,唔使太擔心,係會越來越少咁囉」;他指金融股未來亦轉型,會出現更多如中國平安(2318)此類互聯網金融服務股票。
黃國英認為,港版納指將淡化恒指重要性,其有兩大價值。一,對沖風險,例如倉位持有騰訊、阿里(9988)的投資者,跌市時不想沽實物股票,可揀沽指數期貨對沖下行風險;二,對不熟悉個股的外國投資者而言,與指數掛鈎相關產品如ETF,是其入門選擇,「等於我哋去買納指啲基金,蘋果388蚊、fb 200幾蚊,咁你點買啊?你又唔知買乜Q,咁唔好買啦,買QQQ(納指100 ETF)咁啦!」他亦預料,相關ETF產品屆時會分薄盈富基金(2800)資金。
恒指正式落實改革,容許同股不同權及第二上市公司被納入恒指及國企指數選股範疇,阿里、美團(3690)和小米(1810)料最快8月染藍,可平衡恒指新舊經濟股比重,或為未來走勢帶來動力。交銀國際研究部主管洪灝稱,新指數「冇可能」取代恒指,認為各有各好,「好似中國多咗個創業板,細板都可做中國納指,你睇吓佢有冇代替咗啲乜,佢冇代替到」。
雖然港版納指成份股數量及選股準則未公佈,但市場已視由阿里、騰訊、美團及小米組成的「ATMX」為成份股大熱,近日ATMX股價更齊齊破頂;但若以納指100作藍本,二次上市的阿里、京東(9618)及網易(9999)或不在名單上;黃國英認為新指數不會考慮兩地上市及上市滿兩年要求,「如果係咁不如唔好搞,索性變騰訊指數啦!」
黃國英認為ATMX總市值大幅拋離其他科網股,達12萬億元,將佔新指數過半權重,略為「頭重尾輕」,或須待在美上市的大型中概股回流,新指數才會成形。近日市傳百度、拼多多及嗶哩嗶哩正計劃回港上市。
雖然香港科技股數目不及美國,但自上市改革以來,港交所(388)開綠燈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未有盈利生物科技股及第二上市公司來港上市,未來或有更多中概股回流。黃國英預料首階段至少納30至50隻成份股,除ATMX,金山軟件(3888)、金蝶(268)及生科股將率先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