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
港境之東海域有小島名橫洲,西面亦有陸上橫洲:元朗以北昔日沖積地上一座小山崗,三面澤地圍繞,遠眺如小島橫亘水面,因而命名。然而滄海桑田,淺灘化平原,原野建成六鄉,繼而良田變棕地,現在提起元朗橫洲,人們多會想起橫洲工業邨,然後是三條遭毀家滅村的非原居民村:鳳池、永寧和楊屋新村。
橫洲之上有小山,頂部中凹且闊,兩邊略尖凸起如古代女子雙髻,故名丫髻山,又名髻山,僅高121米,卻享負盛名。風水學上,此為主發財發富之「巨門土形山」,龍脈結穴於山腳兩處,新界大族鄧氏四世祖鄧符協把曾祖父遷葬此地「玉女拜堂」穴,自己則葬「仙人大座」穴,之後子孫繁衍,屢出官貴,擁地無數,數百年不敗。因有此風水格局,山上墳穴越來越多。陰宅風水之說,總覺虛無,但陽宅風水,是考察水文、生態、氣候及環境景觀等山川地理環境,然後選擇宜居之地營村築城,其實很科學。登臨小崗,視野極廣,元朗、天水圍至后海灣濕地盡收眼底,可以想像,數百年前滿目良田魚塘,何等的美;時至今天,山谷內仍保存草坡茂綠、碧水數泓。縱無權葬先人澤子孫,有此山明水秀後花園,也是福氣,近百年前村民祖輩遷來買地建家,落地生根,也許就是有此願景。
首次登臨此山崗,是多年前參加越野定向馬拉松。香港雖有四分之三土地仍為綠野,路線也不得不穿過市區,當時要從南生圍往天水圍,跨過橫洲是最短路線。在工業邨內奔走良久,早已興致索然,臨近天黑登上橫洲山崗,滿目山墳,下山後更誤闖車場,遭惡狗圍困。有此不快經驗,本無興趣再訪,重臨橫洲,因為「大樹菠蘿節」。
滅村成定局 不忍送祝福
2012年,政府有意於橫洲北部棕地興建公屋,與鄉紳多次「摸底」後,隨即刻意避開權貴而犧牲無地權者,大幅棕地被剔出發展範圍,轉而對準包括三條非原居民村落的綠化帶地段開刀。2015年10月30日,在無任何諮詢下,村民被刊憲逼遷。抗議、辦研討會、導賞團,三村居民嘗試以不同方法抗爭。橫洲曾以果園聞名,良田沃土今日雖已變倉地,村中大樹菠蘿仍然年年豐收,村民開始自發辦大樹菠蘿節,藉以宣揚橫洲鄉村文化,爭取市民聲援。
抗爭多年,最後仍無法改變命運。7月15日,是當局要求所有村民遷離的日子,果樹倒下,本來安身立命的家,最終被夷為平地。第四屆大樹菠蘿節,也是最後一年了,人特別多,都是來道別的。再次登上橫洲山崗眺望,一群蝴蝶愛好者正在興致勃勃地拍攝,香港部份蛺蝶、粉蝶和蜆蝶品種具登峯習性,髻山不高,但附近都是低地平原,經常吸引不少蝴蝶來登峯。作為名穴後靠山,髻山依然圓厚;原有河道消失,田地成貨櫃車場,明堂卻已面目全。山頂上仍可飽覽豐樂園、大生圍至南生圍一帶魚塘景色,日落映照成紫紅色的魚塘,近年廣受龍友追捧。
無心看魚塘,對風水墳穴亦興趣不大,沿陡坡下降谷中一探碧水數潭。髺山不高,聚水不多,溪極短,卻在下游沿溪谷積水成一串碧潭,山上亦清晰可見。同行朋友疑為人造風水佈局,但髻山已有山貝河和錦田河交會的「上堂水」作明堂,看來無此必要,水潭亦似是天然形成的池沼生態。看着蜻蜓在貍藻、莕菜、荸薺屬水生植物間穿梭,影照藍天白雲,心曠神怡。「這是台灣嗎?」上傳社交媒體的照片有此回覆,的確,有點像台灣高山的「看天池」。
「你最終寫了甚麼?」朋友忽然問起。兩小時前,村民邀請大家在白布條上寫上對橫洲的願望,我久久無法下筆。滅村已成定局,且尚有52戶未獲任何安置,實在不忍寫下沒有希望的祝福。會場大樹下,掛着的是一條空白布條。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