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救心】憂公院爆疫未敢入院 暖心行動解市民所急

【疫境救心】憂公院爆疫未敢入院 暖心行動解市民所急

【特約報道】心臟病一直是香港「第三號殺手」,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數字,2017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心臟病,其中超過六成死於冠心病,佔比例最多,不容輕視。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不少患有冠心病患者,因害怕到醫院求醫時感染病菌,故寧願延誤求醫。有資料顯示,患者在病發後3小時或以內求醫人數減半,最長更出現病發後10小時才到醫院接受治療,疫情期間因延誤救治令在院內死亡率倍增。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本着「以病人利益為先」的宗旨,面對疫情仍然繼續緊守崗位,希望在這艱難時期給予病人最大支持。在疫情艱難之下,希望主動伸出援手,與合作夥伴嘉諾撒醫院發起「暖心行動」,比昔日私家醫院平三分一價錢,又可避免公營醫院無了期等待之苦,幫助患有冠心病病人提供手術治療。「暖心行動」以「全包式套餐」收費,由1個支架約港幣6萬多元至3個支架約港幣9萬多元不等,當中包括所需耗材、手術室、病床和醫生等收費。醫護團隊由經驗豐富的心臟專科醫生、細心專業的護理團隊和放射診斷師,利用先進的醫療技術,因應患者的情況提供適合的檢查和治療,並在治療後跟進,為病人提供全面的心臟專科服務。

冠心病是指當血脂、鈣沉積物等物質在動脈內壁積聚,令血管壁增厚和硬化,阻塞及收窄血管,影響血流。

由今年2月13日至今,「暖心行動」已有超過135名病人參與,計劃可避免長時間輪候問題,預約後一星期內安排接受手術,一般觀察一天即可出院。但與此同時,今年2月起,因懷疑有冠心病症狀患者因怕疫情減少到醫院求醫,令病情惡化,參與過此計劃的市民,有逾3成半都患有三條冠狀動脈血管疾病,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

「暖心行動」至今已有超過135名病人參與,本着「以病人利益為先」的宗旨給予病人最大支持。

想知自己會否出現急性心臟病,大家可從生活習慣及身體狀況了解。如經常情緒激動、過度體力勞動、熬夜、吸煙、缺乏運動及酗酒等壞習慣便要注意。另外,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及體形過重、高膽固醇、營養不良等人士,亦屬高危一族。假如發現胸痛、胸悶等不適症狀加劇或變得頻密,甚至在非運動或勞動等平靜狀態時出現,就必須提高警覺,因為這可能是病情惡化的先兆。要拆解這個「心臟危機」須要及早檢查,情況較輕可用藥物治療,但如患者仍有出現胸痛、胸悶等不適症狀,便應考慮接受手術治療,主動出擊。

平日經常出現過度體力勞動、熬夜、缺乏運動等壞習慣外,和身體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及體形過重、高膽固醇、營養不良等人士,都要注意患上冠心病機會較高。

了解更多: https://www.hongkongahc.com/promotion/?id=1879
24小時查詢熱線:9722 0151
*複雜手術會於為患者進行評估後,另行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