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花我曾經年年買,現在不了。
是酒花(en primeur)。
即葡萄酒的期貨,錢先付,貨未取。又是花期了。像樓花,進行買賣時,樓盤還未起好,酒花買入時,葡萄酒還未入瓶,仍在木桶,一般會在酒花期18個月或更久之後才入瓶,到時才可以把酒付運到手上或存倉。
懶,窮,貪,好奇,是我當年開始買酒花的原因。(呢個組合仲唔死梗)
懶,是懶投資,正式的「你不理財,財也不理你」那種。
窮,昂貴的好酒,始終捨不得買。
貪,教我買的人說很容易的,又不必「睇住個市」(懶啦),而且穩賺。
好奇,當時我廿幾歲人,覺得酒花這回事很有趣。
年輕時,作為一個日做夜做死做爛做的廣告人,一日工作29小時,一星期工作9天,我根本沒時間想投資的事,一來不懂,二來不喜歡投機炒賣,包括樓和股票。幸運地算成名得早,從來承認從入行開始我的人工便不錯,「老闆命」也沒話說。上班無疑是賣血,但有成績,用創意兌換到生意和獎項,那時的4As廣告公司老闆和大佬都非常識做。
慣了試用期未完自動得到加人工,未到annual review又加人工自動自覺,被挖角要留人更毫不手軟,是昔日的香港。最厲害我試過上新公司簽約加盟的一刻,才發覺合同上的薪酬,跟之前我們在Grand Hyatt見工時說好的不一樣,多了。誠實一問,原來見面之後老闆自己再添了誠意,是加盟DY & R那一次。血,賣得自然更萬死不辭。
笨蛋如我,年少氣傲,心想不求發達,自己是個有賺錢能力的專業人士,夠用夠穿,便長期去Joyce投資在扮靚詐型上,盡力飲食好西,實在怕身邊那些炒樓人「身在上班心在樓」的食相,免了。
「你那麼喜歡喝酒,又不擅投資,不如買酒花啦!」哥哥一個朋友說。他的興趣是葡萄酒和賺錢。拍賣投得好酒,他會豪爽開倉,我因為喝葡萄酒的形容和想像天花亂墜,成為了其中一隻腳。他說「別指望會忽然狂升,亦冇息收,但肯擺長時間,一定平穩增長,到5至10年,你可以賣,或可以飲,而且是以很相宜的價錢買回來的。」
廿多年前,買酒花的人不多,賣酒花的地方也不多,強國人更加未富起來喪捧葡萄酒。
2008年之前,他都沒有騙我。酒花買了之後,零費神,也未試過跌穿我的買入價。(不理想又開價進取的年份如2007,我也不會買)
師傅教落,投資波爾多酒花只買最好的(也有布根地酒花,策略少許不一樣),5大是大藍籌、以Lafite為首,再買些你會喝的好酒傍身。好些年後到適飲時,同一瓶酒的零售與酒花之差價,會令你笑到最後一滴。
譬如,2000年的Lafite,現在零售價要萬元一瓶,當年酒花價,買一箱每瓶港幣$2XXX。對窮風流中產,開枝二千多元的酒,是affordable luxury,開瓶萬元酒,是肉赤的大件事。酒花,令喝貴酒輕鬆得多。
可恨世事多變,酒花也變質。吾生也晚,好景不常,世上又多了很多暴發強國人。2009是酒花泡沫高峰年,唱到如何世紀好年,有錢也買不到,大堆暴發戶盲毛搶貨(從未試過有機會買不到酒花的),2000年才£2xxx英鎊一箱12枝的Lafite,2009年是近7000英鎊、半箱!照跟,唔識死,未幾泡沫一爆蝕到hi hi,從此未見過家鄉。酒花都過萬元一枝,正式上市後還有什麼水位?
自此,波爾多酒花衰足三年,連5大藍籌都是蝕本貨。
酒花,又不是早買早享受的,慘痛的三年學費交了之後,望着一艇蝕到空虛的Lafite,咬唇滴血今生今世不再錯第二次。開價不對的,好年好莊酒花都不買。"In just over half the campaigns since 2005, wines have been cheaper at physical release than at en primeur",上市價隨時平過酒花價,早買早笨。
Jancis Robinson也說,今年有世紀瘟疫的掩護,波爾多酒莊終於肯大幅調整酒花價而不怕沒面子了。
我今年會買嗎?不。現在買,等廿年才喝,我怕身處危險的地球、更危險的香港,沒命享,已有的,亦夠了。廿幾歲,我敢想將來。四十幾歲,我有強烈的缺乏將來感。
如果你想買酒花,請記着Château Lynch-Bages的CEO及Co-Owner Jean-Charles Cazes的話:"You have to price sensibly, compared to similar quality vintages. Otherwise it doesn't make sense for the consumer"。
2009大泡沫年我預備買來喝的Domaine de Chevalier,在如今疫情年,仲有得賺,這些酒,冇overpriced。2010另一泡沫年的Lynch-Bages和Pontet-Canet也一樣。買入價夠抵,是王道。
當酒花價,已賺晒你未來廿年的升值水位,必棄無疑。
IG: budmingbudming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udmingBud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