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院淪陷 10確診 揭發燒病人未隔離

3公院淪陷 10確診 
揭發燒病人未隔離

【武肺再爆發】
【本報訊】本港武肺第三波疫情大爆發,公立醫院亦被攻陷,昨有三名來自三間醫院的病人及兩名員工中招,至今公立醫院最少有10名病人及員工確診。其中,將軍澳醫院及瑪嘉烈醫院分別有確診病人入院時已發燒,卻被安排入住普通病房而非隔離病房。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解釋,面對疫情爆發,入院人數增多,難以安排所有病人入住隔離病房,當局已日以繼夜進行檢測,希望將確診及陰性病人分開,減低感染機會。

劉家獻昨指新增三宗涉公立醫院病人確診個案,包括第1602號64歲女子,她是伊利沙伯醫院內科病房群組個案,7月13日發燒;瑪嘉烈醫院61歲男病人(第1650號),7月15晚發燒入院,入住雙人病房,確診後轉到隔離病房。同房另一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檢測結果呈陰性,並無醫護列為密切接觸者。

佛教醫院57歲女病人(第1644號)確診,她於本周一入院準備接受關節手術,入住普通病房,其後發燒及呼吸道感染症狀,院方取消手術及檢測,結果確診,被送往伊院隔離治療。曾與該病人同一普通病房的四名病人被列作密切接觸者,當中三人已出院,餘下一人會隔離治療。

伊院員工確診 累計五宗

劉又提及將軍澳醫院前日確診的71歲男病人(第1559號),指該病人本周一到急症室時低燒,被安排入住內科病房,當日下午初步確診後,院方即安排他轉入隔離病房。在內科病房同一病格的10名病人列作密切接觸者,其中一人已出院、另一人因自身疾病離世,其餘八人被轉送隔離病房,測試結果全部呈陰性,亦無醫護被列為密切接觸者。

被追問上述兩名確診患者入院時已發燒,為何只安排入住普通病房而非隔離病房,劉家獻坦言面對疫情爆發,入院人數增多,難以安排所有病人入住隔離病房,若病人無接觸史或高危因素,會安排入住有適當距離的內科病房及盡早作測試,希望可將確診及陰性病人分開,減低感染機會。

昨有三名醫院員工亦確診,當中兩名來自伊院,包括伊院非緊急救護車調配中心45歲男員工(第1635號),他最後上班日為本周一,當時無病徵,當晚開始發燒及頭痛。劉稱該員工不需接觸病人,未有到過伊院爆發疫情的內科病房,估計與感染群組無關。該名員工上班時有戴口罩,無同事被列為密切接觸者,已安排相關員工做檢測。

另一伊院染疫員工為56歲女病人服務助理(第1639號),7月9日起喉嚨痛、頭痛,並失去嗅覺味覺,劉指該女員工在內科病房感染群組爆發時無上班,相信與群組感染無關,無病人或員工被列作密切接觸者。該院累計有五宗確診。

屯門醫院急症室一名醫生的家人前日確診,該醫生被列作密切接觸者,測試結果為陰性,現入住檢疫中心隔離。

劉指在疫情爆發下,醫管局員工在社區受感染是無可避免,醫管局希望為較高風險的員工進行檢測及加強入院病人篩查等多管齊下方法,減少員工受感染。

男友傳染 港安護士中招

此外,荃灣港安醫院急症室31歲女護士(第1654號)確診,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該女護7月15日發燒及喉嚨痕癢,其文職朋友35歲男子(第1638號)亦確診,該35歲男患者7月13日咳嗽喉嚨痛,張估計他為源頭。港安醫院指該名確診護士為新入職員工,最後工作日為7月15日,並無接觸病人,工作期間有佩戴外科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