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eHouse裏的人】開門見書 - 冼麗婷

【WriteHouse裏的人】開門見書 - 冼麗婷

【WriteHouse裏的人】
過去一星期,打開門迎來的客人,都送上別人的書。

先是卿姐劉慧卿,她把最尊敬的教授陳健民的兩本新書《陳健民獄中書簡》和《審判愛與和平:雨傘運動陳詞》轉贈。行動派的人,要看東西,早早就看進腦袋,藏書,不是她會做的事,即管是她尊敬的人。

這些日子一直深居,非因公事,怕出外見人,就連傳達一個電郵都一拖再拖。至星期一上午,見山主人Sharon突擊上門,比壓境新法更快更難防。她問我家在哪裏,說要送書上來。心想,如此拿人家住址,豈不勁過搞情報的。

讀獄中書簡註釋如溫書

當日的上半天,我們談論一些書一些事和一些人,因為煎了那塊前兩晚跟卿姐和心理學家Sarah未吃的牛扒,非常亢奮,內容的厚道,當然不能跟她帶來林道群先生那本《青山亂叠──書和人和事》相比。但投入的情緒,像牛扒裏的,又汁又血。如果把講笑的內容公開,恐怕不用國安法,一樣死得。

到了晚上,我拿着三本書,一一揭讀,心裏安寧了。陳健民的獄中書簡,在《蘋果日報》刊登時大多看過了,篇後的註釋,應該是新加的,為讀者開啟相關知識,對我來說,有溫書的感覺。一年前陳教授等人入獄,心裏難過,可是,社會極速進化,現在大家有更擔心的,惟有向前望,只要見到他依舊燦爛的笑容,聽他的「健民書房」,心裏就平靜了。

開門見書,香港七月本該百花齊放,因為疫情,書展延後了。感謝Sharon帶我到《青山亂叠》厚厚的六百多頁。以往聽過金耀基校長說林道群先生一個人做幾個人的事,看他這部書,就讓我看到一個出版文化人的辛勞與幸福。他為自己出書,出版社Thinker Publishing,編得這樣厚,其實就是香港曾經的生活聯繫與眼光,香港,本來就是如此豐盛,讓人各自做喜歡做的事情。

林道群讓你看到的人,通常很吸引,至於開啟你走到的書和事,有幾深,要看自己了。這一次,他也在書中加入了一些沒有發表過的內容,包括胡適手迹詩的圖與解釋。我不擅分析格局,只知那晚一直在揭,一直感覺它是耐讀想看的書。他記錄彭定康以牛津大學校監身份主持朱鎔基的新書發佈會,看出書、發佈的前因後果,相關人脈,腦裏就會想起一個一個年代的人與事。

「夕陽無語」一章,大都在《蘋果日報》專欄發表過的,收錄書中,特別增加了書與人的厚道。看一個編書人寫當下社會,悄悄在「悟桐河畔」,戚戚然記錄香港去年下半年的經過,「在香港人一連六個月上街展開有史以來最慘烈的反暴政民主抗爭時,我除了上街便是躲在小樓裏編輯一本以『民主』為名的小書。」看他不為別人作嫁衣裳之時的筆法,鋒利清晰,也有屬於自己的聲音了,那是另一種感受,「政府、執法的警察,殘暴不仁,謊言連篇,所有的信用只剩下以一個更大的謊言去掩蓋前一個謊言。北京政府應諾給香港人的一國兩制,已近蕩然無存。當權者回不去,我們也回不去了。」

編書的人寫自己的書

他引難以捉摸的卡夫卡一些明明白白的說話,「比如他說總是先有鎮暴止亂,後才有所謂的暴亂。」又引布萊希特在詩集上的題詞,「在黑暗的時代,還有歌嗎?是的,還有關於黑暗時代的歌。」還有布萊希特寫本雅明的詩:「我聽說你舉起手對準自己,在知道那屠夫快來的時候。經過八年的流亡,眼看着敵人壯大,然後終於面對一個通不過去的關卡……」。以及提到布萊希特寫〈關於難民瓦爾特.本雅明自殺〉等等,於我,都是一幕一幕的共鳴與開啟。

「既然活着能做的依然是讀書編書,這回膽子大一點,試試寫書。」看一個閱讀、編書的人做自己的書,青山亂叠,書中有書。但這一次,主角,是他自己了。

作家:冼麗婷
fb:sinlaiting.j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