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審計報告的風波,帶來幾次的立法會質詢終於結束,帳委會亦發佈一份七百多頁的報告,當中除了港協的問題,亦花了大篇幅敍述足總管治的問題。從管治到成績、入場人數等未達標,事實上錯要認,但當中的技術性問題亦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解決,例如是世界排名,青訓亦從來沒即食。然而,七百幾頁包含了每次數千萬的撥款,花費最多的就是聘請二十多位經理等新職位。
新人事新作風,當然牽涉改革及資源,過去有多位外國專業人士加入香港足球,寄望能帶來顯著的衝擊,可惜有時強勢加盟,過一陣子卻又人去樓空,有好評也有不少負評,當然不能以偏概全,有心有力的人曾加入,可是自金判坤先生(圖)回韓後卻似乎後無來者,能在香港足球發展的平台上站穩陣腳。既然過去的經驗已說明了外國專才未必一定適合香港足球,何不嘗試其他方法,重用本地有熱誠的人才,既能節省開支,又能引入更踏實和更貼地的思維。相信不少積極參與本地足球的球員、教練、投資者、持份者等,都為審計報告列出的問題而痛心。改革組織和管治,重用本地人才,以本地薑撐起香港足球,加上具謀略之士,或許不用幾千萬聘才,就能為香港足球殺出另一條路。
陳婉婷
前亞洲足協最佳女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