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選逾60萬投票中,電子票58.32萬張,紙本實體票只有不足2.15萬。實體票選民投票意向,跟電子票明顯不同,在電子票中有優勢的本土派及年輕人,在實體票得票率明顯大減,傳統民主派在實體票中的得票明顯高於電子票。有分析指投實體票多為年紀較高選民,大部份和理非選民也未有參與,9月大選將有更多這類選民投票。
和理非料9月大選才出動
今次初選在全港設下約250個投票服務站,當中只有30多個設實體投票,本報記者周六、日曾到部份設實體投票的服務站觀察,選擇實體投票的均是長者。綜合數據分析,實體票得票比率顯較電子票低的情況,本土派情況最為嚴重,電子票取得27.68%得票,惟實體票僅13.59%;朱凱廸及黃之鋒陣營電子票得票率有24.13%,但實體票得票率僅19.58%。
傳統民主派政黨在實體票得票率明顯高於電子票,以民主黨為例,得票率22.61%,高於電子票的12.41%;公民黨電子票13.85%,高於實體票的12.02%,民協亦有如此情況,亦因此令何啟明在九龍西反壓本土派馮達浚出線。
何啟明認為,雖然投紙本票的人有長者,但亦有年輕選民為了不留痕迹而投實體票,故難分析紙本票效應。他指民協票源是基層和長者,未必明白初選理念,亦未必熟悉電子投票系統,投票意欲不高是事實,預計到了9月大選,民協得票率應比初選好。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出,「抗爭派谷出嚟嘅票係多嘅」,和理非及溫和泛民支持者明顯較少,他相信正式選舉時,投票光譜更闊, 110萬「未表態」民主派選民中,代表和理非比例會較多,但實際投票意向仍有變數,至少要看DQ多少議員,「睇吓有咩留返喺枱面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