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簽署《香港自治法案》及頒佈行政命令取消對香港的特殊待遇,當中包括制裁損害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員。彭博新聞社披露,特朗普團隊原來已有制裁名單,當中包括負責港澳事務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韓正、特首林鄭月娥、警務處長鄧炳強,但遭特朗普臨時叫停。不過白宮否認報道,更表明不排除進一步制裁官員。有學者認為,制裁名單雖未公開,但始終對港府形象及各界心理有影響,作為超級大國,美國制裁行動亦左右歐洲及日本的決策。
彭博社昨引述兩位消息人士報道,除了特首林鄭月娥,負責港澳事務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以及香港警務處長鄧炳強亦名列制裁名單之上,但知情者指出,特朗普向助理說不希望與北京的緊張關係升級,現階段排除進一步制裁中港高層官員的可能性,但報道指儘管特朗普現在不執行制裁,稍後仍可改變。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烏利奧特(John Ullyot)否認報道,指特朗普上周剛宣佈制裁數名打壓新疆維吾爾族人權的中國官員,「他並沒有排除就香港及其他問題進一步制裁中共官員,匿名消息的相反說法一定是錯了」。路透社指,根據熟知內情人士,白宮對於北京強推港版國安法的制裁名單仍在討論中,未有最後決定,商討中制裁目標包括林鄭月娥。
建制派斥「石頭掟自己腳」
美國駐華大使館表示,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前日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會面時,表達美國深切關注中國侵蝕香港基本自由權的決定,並解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的細節,指特朗普已認定近期中國當局對香港採取的行動在根本上削弱香港自治,無法符合美國法律和規定之下的差別待遇要求,敦促中方恢復香港的自由權,避免進一步損害《中英聯合聲明》保障的高度自治。
雖然美國政府未有交出制裁中港官員及人士名單,但已引起建制派強烈不滿。建制派議員昨發表聯合聲明,指美國無權亦不應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稱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嚴重及無理干預我國內部事務,破壞香港高度自治」,又指行政命令的各種措施涵蓋範圍非常廣泛,完全不合理,亦會損害美國在香港的利益,促請美國不要任意採取制裁行動,損害港美關係及美國在港利益。建制派「班長」廖長江批評行政命令的制裁措施,對美國有利的就不制裁、對香港不利的便制裁;林健鋒批評特朗普的做法是「損人不利己,將石頭掟落自己隻腳」。
措施影響大需時衡量
港府及建制派反應如此大,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成名認為,制裁對港府形象及各界心理影響層面較廣,美國畢竟是超級大國,制裁動作會左右日本、歐洲等國考慮會否跟隨作出類似懲罰行動,本港實施國安法後,如果再加上制裁名單,負面影響不斷累積,或令資本家對香港未來的信心不斷流失。此外,由於銀行業務切身,制裁範圍寬,上至策劃下至執行國安法的官員都可能面臨制裁,結果或令想加入政府工作的人要思考被制裁的可能性,或使港府招募人才更見困難。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相信,美國對港措施仍在部署和計算階段,香港作為對華重要的戰略棋子,未來必會受影響,不擔心美國未來會對香港問題及制裁「冇咗件事」。他指特朗普是商人,何時會出甚麼招數難以估計,現在雖未有公佈對港制裁名單,但法例要求在90天內交出名單,到時總會有人因香港而負責。他表示因為特朗普在記者會言辭強硬,如果最終沒有落實有效措施亦難以交代,香港處於中美關係其中一個風眼,任何對港措施都影響甚大,白宮仍在衡量結果亦屬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