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次季GDP增3.2% 結構存隱憂

中國次季GDP增3.2% 結構存隱憂

【本報訊】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按年增3.2%,由負轉正,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則按年降1.6%,均優於市場預期;但細看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結構上存隱憂。

在固定投資上,投資跌幅僅3.1%,較首季縮減超過13%,是今季GDP由負轉正原因;其中絕大部份依賴房地產開發投資,第二季按年增長1.9%,較首季升9.6%。工業方面,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雖按年實際增長4.8%,為今年最高,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仍按年跌1.3%。最後一頭馬車消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月按年降1.8%,不及市場預期增長0.3%;以半年計更降11.4%。

從以上數字得出,拉動經濟的力量基本上來自政府投資推動,至於民間經濟為主的工業,因外地疫情持續,仍未真正復蘇。

羅家聰:水災影響大

經濟學家羅家聰認為,市場原估計第二季經濟錄-1%至3%增長,難料中國經濟數據含多少水份;他續指,內地疫情較其他地方早爆發,按常理第二季經濟影響也只屬「剩餘效應」,經濟較其他國家理想也相當合理。

對於內地水災險情擴大,羅家聰認為不少人命及財產受損,對經濟影響或拍得住武漢肺炎,坦言「數字唔識估,但下半年經濟一定弱」。惠譽發佈分析報告指出,以2016年洪水和暴風雨為例子,指當次保險索賠超過4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