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制蓋棺】
【本報訊】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香港自治法案》,金融制裁有多辣,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根據公佈,金融機構若與列於受制裁清單的個人(可包括官員與香港警隊)及實體(企業及機構)有顯著交易會遭制裁,銀行若過了一年寬限期仍拒絕與有關人士業務「斬纜」,將會遭第二步嚴峻懲罰,包括被禁止向美國金融機構借貸,以至被絕緣參與美元交易結算。
本地金融界普遍反應冷靜,估計清單針對制裁的銀行不會多,對金融業打擊有限。不過,有「新末日博士」之稱的大和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師賴志文認為,實體清單若引伸到制裁中資企業或國企,甚至特區政府「都得嘅,咁就唔知點(算)」,因為屆時本地主要大型銀行業務必然牽涉其中;倘名單最終只涉及一小撮人,對銀行體系無甚影響,銀行要「斬纜」亦容易處理,故關鍵是「第一浸制裁清單牽涉乜嘢範疇」。
特區政府昨傍晚重申,美國有關法案及行政命令措施,對香港的金融機構不具法律效力。
倘現DQ風波 美或擴制裁
根據法案公佈,美國國務院將在法案生效90日內向國會提交報告,列出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下中國對港承諾,破壞一國兩制及損害香港高度自治的個人及實體制裁清單,財政部在其後60日內,列出知情下仍與受制裁對象保持生意往來的金融機構,倘過了一年寬限期仍不「斬纜」,銀行將面臨禁止向美國金融機構借貸、被禁美元交易結算,相關銀行高層亦不准入境美國。
向來敢言的賴志文去年7月曾發表報告,指社會運動最惡劣情況是當局未能化解矛盾,出現「任意燃燒」令人不如意的結果。對於美國就金融機構的制裁措施,他說首階段制裁清單可以好闊,第二階段的罰則可以好辣好深。
民主派初選剛完,即惹來中方指摘涉違反港版國安法,美國亦表明關注9月香港立法會選舉。被問及未來一段時間若立法會選舉或候選人資格被DQ風波再現,賴志文肯定影響絕對會升級,美方可能進一步擴大制裁清單的個人及企業範圍,按以往曾被美國制裁的海外案例,他說金融機構最終跪低和解居多。
不過,渣打香港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認為,法案的即時影響不大,外界毋須預先擔心被制裁的企業範圍是否很廣,他相信措施會非常針對性,亦需經過美方審查,不是隨意點名,故不存在金融體系內絕大部份銀行會受制裁的情況,最後落實受影響的金融機構清單,「唔會好長,可能只係一兩個名字」,而且法案亦設仲裁及豁免機制,他預期最終影響「係有數得計而非冇邊際」。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指,以新疆案例,受制裁只涉幾名官員及一間企業,估計是次制裁受影響的銀行業務及貸款總額不會太大,今次整體制裁措施並無針對市場原先擔心影響美元在港自由兌換的《美國──香港政策法》條文,對香港金融中心運作應該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