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前日刊登一項對全球人口預測的研究,指由於女性教育機會增加和避孕普及,預計到2100年,全球人口不增反減,只有88億人,比聯合國估計少20億;九成國家生育率會跌破平衡線,其中23國人口減少逾50%,包括中國,料屆時人口由14億減至僅7.3億人。
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做的模擬研究,引用2017年《疾病帶來的環球負擔》研究數據,預測全球人口到2064年會到頂,有97億人,之後放緩,到2100年減至88億人,比聯合國預計的109億少約20億。
2064年97億人見頂
人口放緩與生育率下降有關。全球195國之中,到2050年有151國生育率(TFR)將低於標準的2.1,到2100年更會有183國不達標,換言之全球有93%國家將難以維持人口平衡,出生率追不上死亡率。研究說出生率下降原因是女性教育機會增加,避孕普及;另方面,人類預期壽命延長,到2100年料全球年逾80歲的「壽星公、壽星婆」會翻六倍,達8.7億;5歲以下小孩減少至僅約四億人,老人比小童足足多一倍。
中心研究說,人口急跌國家主要在亞洲和中歐,2100年會有23國人口減逾50%,包括目前人口最多的中國,估計其人口80年內會由2017年約14億人減至7.3億人,由全球最多人跌落第三位。早有少子化現象的日本,人口亦會由1.28億減至六千萬;意大利由6,100萬減至3,100萬;南韓由5,300萬跌剩2,700萬人。
已發展歐亞國家人口減少,相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人口將大增兩倍,2100年料達30億人,佔全球總人口近四成,單是尼日利亞就將近八億人,僅次屆時人口最多的印度11億人口。生育率低國家想追上勞動力,只能靠移民。
發展國靠移民補充勞動力
帶領研究的默里(Christopher Murray)說:「自1960年代,世界就一直關注人口膨脹問題;忽然間,我們走到轉捩點,情況急速轉變,由太多人變成太少人。」他說人口減少對環境不無好處:「食物生產體系不再那麼緊張、碳排放量也會較低。」不過,生育率下跌的多數國家,就將面臨人口老化、勞力緊縮、人口結構呈倒金字塔型,少了人交稅,長遠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福利有不良影響,強國位置亦可能大洗牌,人口大國中國和印度已見其弊:「轉變已經開始,而非不久將來才會發生。中國的勞動成年人口已在下滑。」
英國《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