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罐頭豆豉鯪魚甚受港人歡迎,消委會檢測發現,七款罐頭鯪魚所含的金屬污染物和致癌物多氯聯苯含量不高,但全部屬高鈉,過量攝取會增加高血壓、中風、心血管疾病和胃癌的風險。其中一款的含鈣量較高,若攝取過量的鈣會導致腎石和妨礙鐵質的吸收。
根據食安中心指引,食物每100克含超過600毫克鈉就屬高鈉。消委會只測試魚肉部份,並不包括罐頭內的鹽水和醬汁,或配菜,如梅菜、豆豉、辣椒等其他成份,結果顯示,全部鯪魚屬高鈉。其中天龍豆豉鯪魚每100克含1,340毫克鈉,若連同醬汁及配菜一同食用,攝入的鈉會更多,消委會建議消費者不宜添加太多汁撈飯,以免攝取過多鈉。
除罐頭魚高鈉外,有四款醬汁浸沙甸魚及一款油浸吞拿魚亦屬高鈉。
部份高鈣 或礙吸收營養
「甘竹牌鯪魚罐頭(鮮炸鯪魚)」及「尊西 John West Sardines in Brine」罐頭沙甸魚,亦含較高鈣,每100克魚肉分別含910毫克及850毫克鈣。根據2018年「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四歲或以上人士每日攝取的鈣質不應多於2,000毫克,若一名七歲小童分別進食每款109克及118克(分別約0.6罐及1.3罐),已接近一日的建議攝入量。消委會指出,若攝取過量的鈣會導致腎石,以及妨礙鐵質和鋅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