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相同 說明一字不差 論文工廠產量增 121中國科研造假

圖像相同 說明一字不差 
論文工廠產量增 121中國科研造假

中國科學界的學術不端問題再惹起關注。專門從事學術打假的微生物學家比克(Elisabeth Bik)發現,過去四年由中國醫學科研人員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的121篇論文,每篇論文都至少有一幅圖像與另一篇相同,意味許多論文或出自同一間公司或「論文工廠」。論文作者來自中國約50個城市的醫院和醫學院,有期刊正撤下論文。美媒指事件引發外界質疑,在武漢肺炎大流行下研究機構加快研究進度,可疑的科學研究有否激增。

逾百篇中國學術文章被揭部份內容一式一樣,疑來自「論文工廠」統一製作。 設計圖片

《華爾街日報》報道,著名國際「學術打假人」、史丹福大學前助理研究員比克,早前經調查後發現,在六個國際期刊發表的合共121篇科學論文,似乎重複使用了一些相同的圖片。這些問題論文都通過了國際同行評審,發表時間橫跨四年,且涉不同主題,佔絕大多數的113篇發表在《歐洲醫學和藥理學評論》。其中許多論文都包含相同的細胞集落圖像,部份圖像經過旋轉或裁剪以顯得不同,一些論文的圖片說明更一字不差完全相同。

調查公佈後,《歐洲醫學和藥理學評論》指至少有19名作者要求撤回他們發表的文章。該期刊位於羅馬的發行商表示,有研究人員稱將提供原始數據來證明他們研究工作屬原創;對於沒有回覆期刊查詢的作者,其文章將從本月內出版的下一期中被撤下。山西醫科大學有教職員的文章被撤回,該校發言人稱正在調查事件,校長李思進則以電郵回覆稱,若發現學術不端行為將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涉事期刊撤下問題論文

多個涉及事件的期刊表示,計劃調整編輯政策,以加強防範學術欺騙行為。《生物科學報告》稱,在收到作者的撤稿請求後,正計劃撤下論文。《生物科學報告》總部位於倫敦的出版社表示,現在要求作家在初次提交論文時提供原始數據,並要求至少一名作者提供一個可核實的機構電子郵件地址。《癌症期刊》表示,一篇問題論文的作者在江蘇無錫的一所醫院工作,他們懷疑自己的實驗圖像被「論文工廠」竊取,目前也正在進行調查。

作者提付掩口費避點名

比克表示,如果作者自己做了這項研究,他們本應可以向期刊展示原始數據和照片,以證明論文的真實性;又指如果作者迅速撤稿,則說明他們沒有任何真實的數據能說服期刊和讀者。她透露,被她點出的一篇問題論文的作者事後表明可給予一筆數目不詳的金錢,希望避免在報告中被點名,但她已經拒絕。

報道指,學術「論文工廠」在中國非常活躍,部份原因在於許多研究人員面臨壓力,需要靠撰寫經同行評議的論文來尋求升職或者獲得現金獎勵。今年2月,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發佈了指導意見,要求在評估研究人員時不要過度使用科學引文索引等與論文發表相關的指標。
美國《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