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報告】
【本報訊】本港武肺疫潮第三波大爆發,政府呼籲市民留家用膳,罐頭成為家居「救濟品」。消委會檢測46款罐頭魚,發現全部都含有不同種類和含量的金屬污染物,其中九成沙甸魚及六成吞拿魚檢出金屬污染物鎘,過量攝入可致慢性中毒、逾兩成半魚含可致癌污染物多氯聯苯、九成吞拿魚含甲基汞(俗稱水銀),大量攝取不利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可令幼童智力下降。
消委會檢測的46款罐頭魚包括19款沙甸魚、20款吞拿魚及7款鯪魚罐頭,售價介乎7.8至149元不等。三種罐頭魚中,沙甸魚平均鎘含量最高,有九成檢出鎘,其中兩款聲稱原產地屬泰國的三角嘜茄汁沙甸魚及金龍牌XO醬沙甸魚,每公斤鎘含量分別為0.13及0.11毫克,略超本港的每公斤含0.1毫克上限。
其餘六款聲稱原產地為摩洛哥的沙甸魚鎘含量均達到或超過上限一半,含量為每公斤0.05至0.08毫克,估計可能是摩洛哥附近水域的鎘污染較為嚴重。至於吞拿魚鎘含量低,屬可接受範圍;鯪魚沒有驗出鎘。消委會指,過量攝入鎘可使人慢性中毒或引致不能逆轉的腎功能障礙。
樣本含致癌物 食0.6罐即爆標
另有九款沙甸魚、一款鯪魚及兩款吞拿魚含可致癌污染物多氯聯苯,包括二噁英樣多氯聯苯或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其中聲稱原產地為西班牙的「Diverxu TAPAS Small Sardines in Olive Oil 7/10」油浸沙甸魚,所含的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及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最高,分別每克魚樣本含0.858皮克毒性當量及13.6納克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但其含量仍分別低於歐盟上限。一名體重35公斤的小童和一名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分別進食約26克和44克(約0.4罐和0.6罐),便會超出歐洲部份國家的健康參考值上限。
逾七成沙甸魚及逾一成吞拿魚又驗出無機砷,長期攝入可致神經和心血管等疾病,其中「紅圈牌」、「Diverxu」和「老人牌」日式照燒汁沙甸魚,均含每公斤0.08毫克,為規定上限的八成。
反映環境污染加劇
此外,吞拿魚的甲基汞平均含量較鯪魚和沙甸魚高,九成檢出甲基汞為每公斤0.06至0.28毫克,本港法例規定每公斤魚類所含的甲基汞上限為0.5毫克。消委會指,甲基汞為汞毒性最高的形態,可損害人體神經系統,大量攝取不利胎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可令幼童智力下降。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指,多種重金屬會對人體構成健康風險,部份如水銀、鉛會在人體累積,建議消費者均衡飲食,避免長期只攝取一種魚類或食品,以分散風險。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表示,2004年該會進行同類測試時在樣本找不到重金屬成份,但今次結果有多款樣本含重金屬,顯示環境污染加劇,她提醒孕婦飲食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