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6月1日至7月7日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達346.9毫米,為1961年以來第二多。內地氣象專家指,長江流域暴雨天氣與北半球近年持續偏暖,及北極早前出現極端高溫有關,這些因素都會為洪災等極端現象的出現創造更多條件。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表示,去年冬天至今,北半球的平均氣溫比往年偏高0.5℃左右。他解釋,當全球變暖後,極地和中緯度之間的溫差減小,北半球的西風帶(由西向東的盛行風)強度減弱,在中緯度地區的大氣高壓脊不斷向北推進,壓迫極地冷氣團向南移動,向南的冷空氣在地球自轉等力的作用下形成高空冷渦,較強冷渦中的冷空氣可到達長江流域與暖空氣交匯,形成頻繁發生的強降雨。
香港中文大學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副教授戴沛權對本報稱,氣候變暖可被視為長江流域近年雨災頻發的「遠因」。「大氣層的溫室氣體會把由太陽照射而來的能量『困住』,這些熱能一定會透過更多的天氣事件而釋放。」他指低壓槽在長江流域停留較久會導致長期降雨,「這些都是自然的天氣變異,但氣候變化卻導致這些天氣事件(強降雨)發生時會比以前更嚴重,因為更多水份被『困住』在大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