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增40本地感染 社區病毒入侵 伊院爆疫三病人確診

再增40本地感染 社區病毒入侵 
伊院爆疫三病人確診

【本報訊】第三波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失控,昨日再錄得48宗確診個案,包括40宗本地個案,伊利沙伯醫院更出現感染群組,先後有三名處於同一病格的病人確診。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相信,感染源頭來自首名確診的92歲長者,病毒透過患者於房內脫下口罩、走動及接觸公用物品傳播,不排除出現更多病例。
記者:王春怡 張雅婷

病毒由社區殺入醫院,伊院內科病房同一病格有三名女病人確診武肺,最先確診者為92歲老婦(第1513號個案),一名安老院院院友、77歲老婦(第1563號個案)及一名患癌症的64歲女士昨亦確診。

工作人員在伊院確診77歲老婦曾入住的伸手助人協會匯豐銀行基金樂富護老院清潔消毒。

一人曾轉到佛教醫院

77歲老婦上月28日因跌倒入院,7月2日出院。她其後返回伸手助人協會匯豐銀行基金樂富護老院,同日晚上8時再因糖尿病及高血壓入院,2日至9日一直在急症室。患者其後轉到內科病房,12日再轉到佛教醫院復康治療,同日轉院前曾與第1513號個案病人身處同一病格。

女病人第一次在佛教醫院檢測結果呈陰性,當醫管局得知第1513號病人確診後,13日隨即安排屬密切接觸者的第1563號個案病人回伊院隔離,該病人隔離期間檢測呈陽性反應。醫管局發現四名佛教醫院同一病格的病人需要追蹤,安排隔離治療。而她在護老院逗留的時間只有半日,無人需要隔離,但衞生防護中心會為院友及工作人員安排病毒測試。

另一身處同一病格的64歲癌症病患亦於昨晚確診。伊利沙伯醫院感染控制主任龍振邦指,同一病格約有10名病人,首位感染確診病人的床位是在近走廊的第二張;第二位病人的病床是近窗口;第三位病人的病床在其中一位確診病人對面。

院方暫時已為病房約30多名職員及病人檢測,全屬陰性,院方亦已即時加強感染控制措施,有關內科病房已停收新症並全面消毒,可棄置的醫療儀器已全部棄置,轉用即棄或獨立儀器。

袁國勇昨晚親自前往病房視察,相信92歲老婦是傳播源頭,他形容婆婆十分活潑,可以自己去廁所,曾因氣促曾於病房內拉低口罩,亦在病房內回走動,袁相信婆婆走動間扶着或接觸床邊、床欄等並留下病毒,從而感染其他人,其居住在慈雲山的兒子早前亦確診。

【伊利沙伯醫院】92歲老婦因病入住伊院內科病房,其後確診,同一病格再先後有兩名病人同樣確診。

難察覺無病徵入院老人

袁又指按初步流行病學估計,最大問題是社區爆發得很厲害,令部份病徵不明顯的老人入醫院但沒被察覺,因他們免疫差,不會發燒,如今次首名入院的92歲病人,起初是因心臟病發、咳及肺積水入院,未料原來是感染了武肺病毒,以往的病情復發,導致出現氣促和咳。目前其他職員及同房其他病人亦未受感染,但不能排除再有其他病例出現。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表示,隨着社區爆發,除非每名入院病人都作病毒測試,否則難以分辨病人是否高危,增加醫院爆發風險。袁國勇建議醫管局當遇到來自慈雲山、老人院及出現心臟病發、氣促和腹瀉等病徵的長者時都為他們檢測,減低醫院爆發風險,若不能控制社區爆發,很難避免醫院爆發疫症。

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指,醫院局會提醒員工加強手部衞生,以及共用醫療器材時要消毒。醫管局目前已經暫停日間護理及精神科服務,未來會再減少非緊急服務,希望讓床與床之間距離有效分隔,醫護人員有更多時間處理病人,避免因太擠擁令病毒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