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獲得逾60萬港人參與的民主派初選,雖然實體票仍未完成點算,但因發生點票結果外洩事件,負責協調初選民主動力連同香港民意研究所,提早昨晚公佈電子點票初步結果,多個傳統民主派政黨代表未能入局,民主黨黃碧雲及社民連梁國雄料無緣9月選戰,工黨唯一代表吳敏兒亦未能出線;多區有本土派素人冒起,積極參與反送中運動者亦全數高票勝出。有本土派勝選者直言,目前首要解決問題,將是如何應對政府以DQ參選資格打壓,表明已有相應策略。
負責協調民主派初選的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及立法會前議員區諾軒,昨晚8時多連同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及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召開記者會,提早公佈只計算電子投票的初選點票結果。區諾軒再三強調,排名非最後數據,不排除計及實體票後有所調整,或影響最終名單。
吳敏兒黃碧雲梁國雄墮馬
根據初步數據,本土派及素人在新界西揚威,上屆立會選舉票王朱凱廸獲逾4.8萬票蟬聯,排在朱之後的均是他支持的年輕素人,包括屯門新墟選區區議員張可森、前學民思潮成員黃子悅,以及元朗嘉湖北區議員伍健偉;來自傳統民主派政黨陣營的代表,包括民主黨尹兆堅及公民黨郭家麒只能跟隨其後,代表工黨出戰的職工盟主席吳敏兒更因排第七位,按協議將失去參與9月立會選舉資格。
選情最激烈的新界東,素人成績同樣佔優,前「立場姐姐」何桂藍及民間集會團隊發言人劉頴匡均獲逾2.6萬票排首兩位,被視為本土派的鄒家成亦排在首七位。公民黨楊岳橋、人民力量陳志全、民主黨林卓廷及新民主同盟范國威亦成功出線,長毛梁國雄只排第九位,按協議機制將不會在9月出選。九龍東方面,退出香港眾志的黃之鋒獲逾3萬票支持,公民黨譚文豪、本土派素人本土派觀塘區區議員李嘉達、人民力量譚得志、民主黨胡志偉亦將入圍。
兩個仍需協調的選區九龍西及香港島,前者有民陣召集人、社民連岑子杰及前民間外交網絡發言人張崑陽,分別獲2.4萬及1.6萬票勝出;選前受本土派狙擊的民主黨黃碧雲墮馬,只獲3,765票排在第七位,跌出推薦的四至六人名單,極可能無法連任;民主黨許智峯獲逾2.7萬票排在港島區榜首,獲已離港羅冠聰支持的袁嘉蔚排名第二,本土派梁晃維及一度傳出選情不利的公民黨鄭達鴻同樣入圍。
超級區議會方面,曾在抗爭現場「中椒」及被捕的民主黨鄺俊宇獲近26萬票,屬朱凱廸團隊的岑敖暉以12.4萬票排次席,本土派王百羽就排第三,另一民主黨成員涂謹申只獲4.5萬多票排第四,但仍獲推薦出選。循新東初選當選的劉頴匡,2018年報名參與新東補選時曾經被DQ,他承認團隊有安排Plan B,但要按初選結果、選民取態以及其他因素再作調整,暫時未落實人選。
學者:多年輕深黃選民投票
今次初選本土派及素人大勝,但他們同時面對更大的DQ參選資格風險。黃之鋒之前與觀塘區議員梁凱晴「拍住上」參選,外界視梁為黃Plan B,黃之鋒接受查詢時指不認同梁知名度不足,初選期間也有很多街坊向梁表達支持,更有人希望初選時投票予梁,強調梁是他在選舉時「合作夥伴」,亦非後備,不會以Plan A、B、C稱之。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分析,本土派和素人大勝,是投票者大部份都是「深黃選民」,他們傾向抗爭者,年齡屬年輕或中年一群,對電子投票系統不抗拒,屬年輕或中年一群。相反,年長選民對電子投票較迷茫,投票意欲較低。另一可能性是政府在投票前的打壓行為,令選民以選票表達對抗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