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ntralizehk】我啲錢究竟喺邊 - 高重建

【#decentralizehk】我啲錢究竟喺邊 - 高重建

【#decentralizehk】
拜託,不要嘲笑政府派四千元的方法很笨,因為我更笨,整周在人手一個一個派1 USDC,不但稿費派光了,連政府回水的一萬都得動用,錢沒了不特止,還累得要命,但也很高興,香港多了一批離地戶口的種子用戶。

這些種子用戶,不知有多少願意應我的請求,嘗試說服身邊的人開設離地戶口,又遇到甚麼阻力和質疑。以我的經驗,其中一種聽到最多的回應是,「錢要一張一張先實在」、「我唔用 呢啲嘢 」。

價值本無形 紙幣反「實擬」

作為產品設計者,我總是盡量同情理解大眾的使用習慣,能體會拿着一張張紙比較實在,但往往當對方其實也使用八達通、信用卡,就會讓我深思,所謂「 呢啲嘢 」,到底指甚麼東西,為甚麼說自己不用時,會語帶自豪。

很多人,還有我們的政府,把密碼貨幣稱為虛擬貨幣,但我不會。所謂虛擬貨幣包含太廣,幾乎每個遊戲都有一種、甚至多種虛擬貨幣,還有任何電子貨幣,似乎都被包含在內。但更重要的是,虛擬貨幣這說法誤導。虛擬指的是數位模擬真實,譬如用電腦3D建模,模擬一朵花,我們可以說那是虛擬花。但密碼貨幣並非模擬實體紙幣、硬幣,價值本來就無形,反而是紙幣在「實擬」價值,是人類發明了錢,以結繩、貝殼、金銀、以至近代的紙幣等形式去代表價值,原因正是能拿在手裏感覺比較實在。

密碼貨幣不是在模擬紙幣,而是以數位方式,承載、記錄和交換本來就無形的價值。釐清這種誤解,希望能減少不用 呢啲嘢 ,而誤以為因此自己比較實在的想法。

至於願意嘗試新事物,開設了Argent錢包的,則往往問另一個常見問題:「我啲錢究竟喺邊」,腦中的圖像顯然是一張一張紙幣,到底在我口袋,還是到了銀行,還是運到哪裏去。但明白了以上的簡單道理就該知道,沒有在哪裏,價值本來就沒有實體。

解思想規限 區塊鏈無大台

梁錦松說過:「你存的錢不是你的,你花的錢才是你的。」不管你是否喜歡這個知恥而引咎辭職的前財政司,這句話講得非常對,你能花的話,錢就是你的。無大台的區塊鏈記錄了誰有多少錢,透過Argent管理的「鑰匙」,你能動用這些錢,就是如此簡單。問「我啲錢究竟喺邊」,跟問自己的飛行里數在哪差不多,你能動用那些里數兌換機票就可,沒必要有一張一張的飛行里數券放在口袋。跟錢的分別只是,飛行里數券從來沒有存在過,所以你不覺得不自然而已。

如果看到這裏你還是感覺不自然不實在,且讓我繼續舉例。就在不到二十年前,跟朋友的飯敍,總是交換之前聚會的照片,當然我說的是實體照片。試想像沖印照片幾十年的Alice不用 呢啲嘢 ,說照片要一張一張才實在,非得讓你把照片曬出來給她,或者當你用手機傳照片給她後,問你照片到底在哪裏;至於十幾歲的Bob,根本不知道沖印是甚麼回事,對他來說,照片從來就沒有實體,只不過有需要時,可以打印一張出來。

有個取笑被寵慣的無知小屁孩的小故事,真人真事,說小孩以為西瓜是一顆一顆的小正方體。如果想用一句話得罪百萬人,我會說,以為錢就是一張一張,其實差不多也就是這麼一回事而已。

得罪了,我賠個不是。請不要再被現實規限思想,開立離地戶口,體會演繹價值的更多可能性──

https://argent.link/MHo7ZrNPj6

撰文:高重建
地球人。信仰民主自由。創業者。LikeCoin、#decentralizehk 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