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肺再爆發】
【本報訊】武漢肺炎遍佈各區,九龍東及沙田更是疫情重災區,涉多個不明源頭。多位專家再度促請政府提高每日病毒檢測量,甚至大規模為九龍東及沙田居民檢測,以揪出隱形病人。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承認檢測工作滯後,但堅稱向無病徵人士派發樽樣本而驗出陽性的比率低,1.4萬人只中28人,由有病徵人士求醫較有針對性。
武肺患者行蹤遍佈港九,但較集中在九龍東及新界東,特別是沙田、黃大仙、慈雲山、觀塘等。昨日新增確診患者的居所亦不乏涉事區域,例如觀塘順安邨安頌樓、沙田愉翠苑愉居閣、彩虹彩虹邨翠瓊樓及丹鳳樓、牛池灣彩輝邨彩華樓、慈雲山慈正邨正安樓、藍田康華苑宏康閣等。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指,即使撇除慈雲山港泰護老院群組,九龍東及新界東的患者數目仍遠超其他地區,「高得好唔尋常」,反映當區未必只有超級傳播者,而是有處所或建築物淪為超級傳播的地點。他認為政府應盡快針對九龍東及新界東進行大規模檢測,了解甚麼地方成為播毒溫床。
目前政府會為患者所住的大廈住戶採集深喉唾液樣本,但時間有延誤。以有兩宗源頭不明的順安邨安頌樓為例,當區區議員蔡澤鴻指首個確診個案是上周五,但衞生防護中心僅口頭承諾明日向住戶派發樣本樽,出現四日真空,直斥「好唔理想做法!」有居民甚至已暫時搬走,他擔心若屬隱形患者,恐釀傳播風險。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認為,為提高準確性,當局應即時採集檢測樣本,建議若屋邨有多名確診患者,應全邨作病毒檢測,及早找到隱形患者。
張竹君承認派樽「有少少滯後」,但政府已向1.4萬名無病徵人士派發樣本樽,但僅28人呈陽性,比率不是特別高,反建議有病徵人士求醫:「大型測試要睇點樣測試,一個區可能牽涉好大量人口,做起嚟係咪真係有助疫情,抑或針對性搵有病徵人士?」
張竹君指封邨效用成疑
被問及會否爆發群組感染的屋邨應否「封邨」時,張竹君指未知封邨是否一個可行方法,惟認為本港疫情分佈不同地區,即使曾到過受波及屋邨的人,亦可能居於離該邨很遠的地方,對封邨實際成效存疑。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同意檢測量仍未達標,若衞生署無力應付,可外判相關工作,甚或找內地提供能力、經驗及資源。
他強調深喉唾液抽驗的程序應盡量簡單,可讓所有輕微呼吸道病徵、或與患者有流行病學關連的人,不需見醫生,也可在護士站自行取樽採集深喉唾液供化驗。
第三波疫潮令檢疫設施緊張,截至昨日上午9時,撇除即將交還的駿洋邨,僅剩24個單位可用。張竹君警告,若確診個案不斷增加,即使不交還駿洋邨,檢疫設施亦不敷應用。食物局指竹篙灣的政府土地料於月底提供800個檢疫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