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國安搏命推 抗疫嘆慢板 - 盧峯

蘋論︰
國安搏命推 抗疫嘆慢板 - 盧峯

香港的七月向來酷暑難當,教人透不過氣來。今年的七月更是前所未有的難受,充滿令人窒息的感覺。七月一日開始生效的國安惡法如同利劍懸在港人頭上,按中港官員近日的說法,港人隨時跌進法網,還可能被抓送到內地審訊、處罰。這份白色恐怖正在社會蔓延。不幸的是,幾乎同一時間,從一月底開始的武漢肺炎再次大舉來襲,令本地確診個案大幅上升,並且源頭四散,形成比三、四月時更嚴厲的疫潮。傳染病專家警告確診個案隨時再翻一番,並可能令醫療系統崩潰;而半年來防疫裝備不離身的市民不得不把口罩戴得更緊,洗手次數更頻,臉上焦慮更是揮之不去。

市民頭上利劍磨得更鋒利

換言之,自踏進七月,港人像全方位中了緊箍咒般,思想、言論、集會自由開始被緊緊束縛着,日常生活、社交則因疫情惡化而受到重大干擾,可真是身心都沒法好好透一口氣,那份沉鬱窒息的感覺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偏偏對於市民的空前困境,特區政府非但沒有花甚麼努力紓緩紓緩,反而逆向而行,該作為的不作為,不該施壓加力的則加碼進行,教市民在七月度日如年。

先說國安惡法。這條趕在七月一日前公佈及生效的法例徹底改變了香港社會的「遊戲規則」及潛規則,原來作為市民權利、自由屏障的人權法、獨立司法體系被刺穿一個個大洞,政府、執法人員包括內地公檢人員可隨時以「國安法」名義抓捕持不同意見或敢於批評政權的市民,不受任何制衡約束,市民想透過法院維護本身權利變得極度困難。像這樣的變動,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是過嚴過苛,是明顯違反「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承諾;多個國家發聲明譴責北京及特區政府之餘更紛紛推出援助港人的「救生艇措施」,包括延長簽證限期及提供特別的居留權計劃,希望可以盡一點力減少港人對前途的憂慮。

可林鄭政府在惡法實施後卻沒有半點減輕市民憂慮的做法,也沒有具體承諾如何確保市民的自由不受侵損,反而不斷把壓力升溫,不斷把市民頭上那把「利劍」磨得更森然鋒利,吹毫斷髮。簡單數一數包括在市民言論自由劃下種種禁區與紅線,「光時」成了不能說的禁忌語詞,去年創作的抗爭歌曲被禁止在校園響起,多年前出版有關香港問題的書籍被公共圖書館覆檢下架,學校教學材料被要求淨化。特區政府還修改公務員聘任制度,規定新入職、升職及高級公務員要簽署效忠《基本法》、香港特區的誓言。

新一波疫情半年來最嚴重

此外,對於過去兩天市民透過民間初選和平理性表達意見,特區政府官員同樣擺出敵視態度。先是那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透過傳媒訪問威嚇指「初選」可能違反國安法,而警方則在初選前夕以有人投訴可能涉及電腦犯罪為名到負責初選操作的民研中心調查取證。初選雖總算能順利舉行,但官員、執法部門那種拿國安法任意威嚇市民的態度顯而易見,跟政府宣傳說市民可如常生活及享有自由完全是兩碼子的事。

特區政府在國安法不斷加壓加力,可對最該聚焦加把勁處理的武肺疫情卻擺出一副佛系的姿態。自上星期開始,香港短短幾天累積超過120宗本地確診個案,當中有幾十宗到現在仍找不到源頭,教人擔心社區上出現多條傳播鏈,疫情難以像過去兩波般及時受到控制。

事實上大部份傳染病專家、微生物學專家都同意新一波疫情是武肺疫潮爆發半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波,對市民健康威脅也最大。然而特區政府反應卻一直「慢幾拍」,面對每天幾十宗確診個案仍沒有採取類似三月時的嚴格防疫措施 ,只是稍稍收緊食肆進食的規限,連可能有數以十萬計市民參與的大型公眾活動如書展也不願叫停,也不像早前疫情吃緊時那樣要求僱主讓部份職員在家工作。

若果這種對疫情「懶懶閒」的態度不改,繼續嘆慢板,只怕未來一星期武肺確診個案可能每日過百,令公立醫院出現逼爆情況,難以負荷;到時候曾在歐、美多個城市出現的「有病冇人醫」噩夢就可能發生。應該看到,對抗武肺疫潮是關乎市民生命安危的頭號大事,林鄭政府卻選擇放軟手腳,這可真是不負責任到極點!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