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歐陽太太和村內的小孩,最喜歡在那些墳頭中玩耍,她們不怕鬼神,那是她們的後山,是遊樂場。50年前,太嫲買下了鳳池村這塊地給她爸爸,然後媽媽嫁到此處,一家人都在這兒長大,後來她結婚,歐陽先生也搬到這兒居住,而他們的兩個女兒,同樣在這裏成長。
她媽媽是圍村人,但因為是女兒,甚麼也沒繼承,嫁來鳳池村,是由零開始。「我係大女,所以由細到大我咩都自己搞掂晒,男仔做到我都得!點解男人有特權女人無?」這個疑問,令她變成強人。本來生活舒適,倆口子外出工作,養育女兒,怎料發展計劃空降橫洲三村,規劃避開了所有她曾玩樂的墳頭,卻落在她的家。
家門外,貼着「橫洲是我家、我深愛着它」的貼字,是幾年前女兒貼上的,早已因風雨而褪色,幾年前風風火火,她帶着女兒走到金鐘去,在立法會外抗爭。她甚至為了爭取把家園留下來,辭去教職,幾年的努力付之流水,死人能留活人要走,她已失去憤怒的能力。
家門前有一塊很大的空地,疫症期間女兒們不能外出,就在空地踏單車、盪鞦韆,空地旁就是小果園,種了些菜和果樹,她說小時候會跟其他小孩「扮泰山」,從一棵樹爬到另一棵樹。每一寸土地,都有着她的成長回憶。
見盡鄉事官紳「演技」
老人站在園中,看着孫女們玩耍,跟他揮手,他笑着。2015年,地政總署派來20多人,拍門要求「度呎」,老人以為是97前的「寮仔部」人員,輕易放他們入屋,家中大小姓名被記錄,每個角落被拍下。不久後,歐陽太收到來信,通知她土地將收歸政府,舉家必須離開。她嚇呆了,父親沒反應過來,沒想過會引狼入室,一直無法相信這是事實。
她一直心裏糾結,是祖上買下的地,為何會一夜之間變官地?「直至後來爆出梁振英同鄉事摸底嘅事,我哋先恍然大悟!我第一時間搵梁志祥,佢話一定會幫我哋爭取,話瞓街都陪我哋一齊瞓,點知其實係扮無知,班鄉事同班官,真係影帝級啊!」
政府向鄉紳摸底,她心裏亦已有底,過去幾年聽過太多謊言,見盡無恥之徒,一次又一次被人出賣,「一聽到班官講『既定機制』呢四個字就火都來!」以最和平的方式爭取保留家園,只換來更多傷害,「嗰時日日去立法會,問林鄭行程,親自去遞信」,林鄭都說收到了,說自己未身在其位,未處理到,歐陽太笑了,說林鄭已在其位後,7月15日就要收地了。
外間覺得她和家人可申請免入息及資產審查入住安置房屋,但她說這樣根本無意義,「你以為佢畀公屋你住?十年後照樣入息審查,十年後咪又係無屋住,若過入息上限佢咪又係可以趕我哋走」。即使接受賠償,亦難以用市價買到三個單位安置三戶人,而最大問題的,往往不是安置問題,而是生活模式的改變,習慣了一輩子的鄉郊生活,自由自在的空間,一下子失去。
難尋安身之所
她心事重重,眼圈近來又黑了一圈,女兒們房內做功課,屋內靜得只剩冷氣的聲音,電話響起了,她聊起找地和屋的問題,在電話筒另一邊的朋友幫忙找村屋。放下電話,又是一段無言的時刻,由6月開始,她已頻頻帶着女兒四出找屋,但始終找不到足夠三戶人住地方,或是天價。
父母已是70多歲,生活環境大變,恐怕他們接受不了,而歐陽太甚麼方法都試,甚至申請復耕牌,「個牌唔難申請,但申請搵地嗰吓難,啲地係原居民嘅,知道我情況又會鋸我一頸血」,即使找到地又要買路權,難關重重。
「我已買晒石油氣罐。」歐陽太不是那種以死相逼的抗爭者,雖然家園被毀,她的確有權以各種方式控訴。買石油氣罐,是預備政府7月15日後會截水截電,「到時應該會有執達吏同警察入村,圍板上鎖貼封條」,有石油氣,至少可以多留幾天,這是她最後的願望。
我們在村中閒逛,歐陽太指着村內的新樓盤,說這些「套丁屋」不在橫洲規劃之內,更是最近建成的,「以前呢度係雞屎田,好污糟,成條村裏面已無原居民住,全部都係賣或租出去」。穿過本來掛滿橫額田野小路,她看着已荒廢的學校,隔着鐵門,說學校雖然後來易了手,但還是老樣子,小時候打籃球時興奮的笑聲,爸爸在家也能聽到。
家裏的小狗還會送她到學校,放學時候又在校門等候,護送她回家,牠們都被葬於在家後的小山,「佢哋就好喇,可以生於斯葬於斯」。歐陽太眼裏,禁不住泛起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