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拓展署於去年10月發表的《元朗橫洲其餘公營房屋發展的工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顯示整個橫洲發展的完成日期為2033年,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出橫洲發展早於上世紀70年代已開始,港英政府研究收回元朗工業村附近的土地並納入發展範圍,但後來因為風水問題擱置。
「當時呢個範圍唔多棕地,𠵱家整個地區破壞晒,已無風水理由,由1978年至2034年足足半個世紀,仲耐過喺海中心起個島,淨係喺棕地做樹木普查就要用三年時間?拖咁耐,好唔合理,畀公眾一個感覺係無心做,現屆政府就可以唔使處理」。
團體:對綠地開刀 倒行逆施
2012年,政府開始研究發展橫洲33公頃的地皮,當中包括北面的棕地以及南面的綠化地,而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管理的停車場亦在此棕地範圍內,佔地18.5公頃,及後政府向地區人士「摸底」後,暫時放棄收回棕地,卻對準綠化地開刀,就是即將面臨收地的橫洲三村。計劃亦由原本興建1.7萬戶公屋,大幅削減至4,000戶。
陳劍青指出當中不少棕地的租約是以一元出租的,然後再由租客以幾倍價錢分租出去牟利,「呢班包租者係最大得益者,例如20公頃棕地再分租出去,一年賺成億,呢班人無地權只係二房東,咁就無本生利!查冊後發現呢班人好多都係當區嘅鄉委會成員,世上邊有咁好嘅生意㗎,全世界應該只有橫洲做得到」。
選擇多人居住的綠化帶非原居民社群為優先發展的地方,陳劍青解釋不是沒有土地,而是「如何選擇」的問題,刻意避開權貴、犧牲無地權者,他認為橫洲堪稱香港土地發展最經典例子,「最理想應該係先發展棕地,保留綠化地,第一可以即時滿足房屋需求,亦能解決已破壞土地嘅亂象,𠵱家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