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到你唔信嘅故事 - 馮睎乾

勵志到你唔信嘅故事 - 馮睎乾

天天談時局令人太累,不如講個勵志故事。由港台和香港出版總會合辦的香港書獎,今年增設「香港新晉作家獎」,我不知走了什麼運,居然榮獲這個「最有前途新人獎」。朋友道賀,問我怎樣慶祝。國難當前,我哪有心情慶祝呢?留一口氣,喝一杯水,就是最切合時代需要的慶祝了。

港台通知我獲獎後,透過電話問我四條問題,原以為會循例問「得獎有咩感受」,結果沒有。現實人生真的不是那麼理所當然。可是我確有很大感受,並非喜悅,而是驚奇──以我的寫作年資,還能叫「新晉」嗎?腦海不期然迴盪着一句話:「新晉?邊度晉呀?睇吓!」

好,就睇吓:最初用這名字發表文章,是零九年投稿到大陸的《南方周末》和《萬象》,屈指一算已是十一年前。二零一四年我成了香港寫作界「新移民」,開始在蘋果爬格仔,即使只算香港,假假地都出道六年,按理不能稱「新晉」。但香港書獎對「新晉作家」的定義,是指二零一七至一九年首次在港出版中文書的作者,而我的處女作《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是在二零一八年出版,剛好符合資格。

諸君有所不知,我之所以符合資格,秘訣在於一個字:拖。事實上,二零一六年已有出版社聯絡我把專欄結集,但拖延症深入骨髓的我,馬上條件反射謝絕:「感謝您欣賞拙欄,但我暫未有出書計劃,過幾年再算吧。」若非宋以朗先生再三鞭策,曉以大義,痛陳利害,叫我爽啲手出咗本張愛玲,我很可能拖到祖師奶奶二百歲誕辰都未有資格做「新晉」。

試問二零一六年的我又點估到,拖延兩年出書反而陰差陽錯合資格得獎呢?物以類聚,我認識的人也多數拖延成癖,偶然會交流拖延黑歷史,例如有位異人說他訪問過黃霑,但不幸拖到霑叔仙遊,訪問仍未出街。總的來說,大家談拖延都是放負為主,結論是弊多於利,拖延害人影響一生。現在竟給我拖出個作家獎來,堪稱一項驚人的成就。從此,我可傲然告訴所有拖延病人:「小拖可以怡情,大拖可以取勝。世事豈能預料?切勿放棄自己,一定要常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