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人語:爭五戰殘奧 望拉近薪酬差距 余翠怡愛儲金

一周人語:爭五戰殘奧 望拉近薪酬差距 
余翠怡愛儲金

「你問我第五次參加殘奧的原因?儲獎牌吧!」如此大口氣是36歲的香港輪椅劍擊天后余翠怡,過去4屆殘奧獲得7金3銀1銅,是香港第一人,由11歲患骨癌開始注定人生不平凡,連東京殘奧歷史性延期也給她遇上,她盼殘奧繼續「掘金」外,亦希望逐步跟健全精英拉近薪酬的差距。
記者:徐嘉華
攝影:許嘉明、徐嘉華

余翠怡給人的印象是樂觀、聰明、口齒伶俐,除了是全職運動員外,亦是電台體育節目主持,更身兼國際輪椅劍擊運動員委員會主席、香港平機會委員、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等,以上這些,如果不是11歲那場大病、14歲左小腿因化療出現排斥不得不切腳,她也不會有現在的成就。

卸下義肢,坐在輪椅上的余翠怡所向無敵,信心十足。

小時候的余翠怡活潑可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體院大堂放了大大張余翠怡的殘奧威水相以示表揚。

骨癌切腳迎第二人生

除了比賽,余翠怡平時不會坐輪椅,訪問時見她將左腳義肢拆除,坐上輪椅戰車上駕輕就熟,畢竟由17歲加入輪椅劍擊至今差不多廿年,小時患癌的經歷,她感恩多過抱怨:「我可說是獲得了第二人生,11歲前我是一個無憂無慮、健康、有父母愛錫的小朋友,如果不是這個病,我可能過着平凡的人生,讀書、出社會工作、結婚生子。」

「有得選,我當然想沒病沒痛,但如果我不是傷殘人士,就不會成為殘奧冠軍,我接受自己身體上的殘缺,其實每個人都會面對不同問題,有不同經歷,看你如何把握。」余翠怡說。確實,余翠怡將這第二人生活得很不平凡,亦十分精采,2004年20歲首戰殘奧已奪4面金牌,平了前輩張偉良1屆奪4金的紀錄;學業方面,她雖因患病停學兩年,但05年考入第一志願的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系,10年在中大體育碩士畢業。

高學歷的余翠怡大可找份高薪安穩的工作,但她卻選擇繼續走劍擊路,包括13年跟友人合資開設劍擊運動學院,兩年半前成香港首批全職殘疾運動員,當時月薪20,000港元,現在是27,000港元,跟健全精英甲+級的運動員月薪相差接近20,000港元。

待遇提升月薪仍少兩萬

體院精英運動員資助今年四月再度加薪,幅度超過15%,以「女車神」李慧詩為例,她由月薪約38,000加至約48,000港元,余續稱:「要拉近距離,仍需時間去醞釀,我們傷殘全職計劃才開始了兩年多,健全運動員全職早於80年代已開始,我們也不能只按一個掣就將所有事都變平等,但我們是走在對的路上。」殘疾運動員一向只有兼職資助,成績卓越如余翠怡,每月資助也不足8,000港元,直至兩年半前才加入全職訓練(見另文),她期望日後能逐步提升。

體院資助跟成績掛勾,最快的大賽是延期一年至明年的東京殘奧,期望再次爭金的余翠怡,其殘奧資格已十拿九穩,只欠12月泰國亞錦賽及明年3月巴西站世界盃2個資格賽,比起以往曾參加的4屆殘奧(04雅典、08北京、12倫敦、16里約),今屆多了不明朗因素,她坦言13年東京奪奧運主辦權時,已開始期待這屆:「作為運動員,有得去奧運當然比沒得去好,如果真的取消,對我就是個遺憾,其實每屆殘奧的意義都不同,為何我會去五次?當你去過一次,你就會有動力想再去證明自己:『我行的!』,至少我仍很享受做一個運動員。」

年齡非問題期待東奧

雖年屆36歲,但余翠怡坦言年齡不是問題:「這項目較注重技、戰術,不太重體能,多一年時間讓我去準備得更細緻也未嘗不是好事。」余的主要對手包括來自中國、匈牙利及俄羅斯,他們的年齡跟自己相約或最多年輕五歲,故遲一年影響不大。

余翠怡曾做過殘奧開、閉幕禮持旗手,亦已獲得7金3銀1銅共11面殘奧獎牌,最難忘父母在08年到北京看到自己奪金,問她今屆目標,將參加女子花劍及重劍個人及團體四個賽項的她想也不想:「繼續儲獎牌,目標是爭金,上屆只拿了兩面銀牌,事後檢討自己應可做得更好。」被問到如她渴望的東京殘奧真的敵不過疫情要取消,她已有心理準備:「疫情是全球性問題,不可能因奧運去冒太大風險,世界不只有奧運,生命及健康都很重要。」曾經歷生死邊緣的余翠怡最有資格說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