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殘疾人資助的加幅都算理想,我有信心東京殘奧的成績會比上屆佳。」香港殘奧會總幹事林俊英(Martin、小圖)期望未來有更多殘疾運動員加入全職訓練,亦坦言東京殘奧是「交成績」的大賽,延期無損表現。
2017年12月,民政事務局落實「殘疾運動項目精英資助先導計劃」,歷史性將殘疾運動員全職化,由體院及香港殘奧會攜手執行,當時有12名來自輪椅劍擊、硬地滾球、乒乓球、羽毛球、保齡球及草地滾球的精英代表加入,最高月薪20,000港元;轉眼兩年半,「先導計劃」已成為體院常規資助,現有27名全職及37名兼職運動員受惠。Martin期望未來有更多不同項目的運動員加入全職訓練:「運動員成為全職後,在訓練心態及質量都跟以前不同,體院的全職支援包括運動科學及醫學,這十分有幫助。」
明年的東京殘奧是另一個「交成績」的大賽,Martin預計參賽人數跟16里約殘奧二十多人相約,但有信心獎牌會比里約的2金2銀2銅多:「東京殘運延期一年未必不好,選手有多一年fine tune自己的技術外,亦順勢為22年亞殘運準備,一舉兩得。」
對於殘疾運動員跟健全選手人工的差距,Martin坦言殘疾及健全是兩碼子的事,大家的訓練時間及強度都不同。Martin表示殘疾運動員除體院資助外,每月社福署也有資助,根據成績分三級,最低1,500、中級2,000及最高的2,500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