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首次 小米一度重上「水面」

近兩年來首次 小米一度重上「水面」

【本報訊】昨日大市沽壓沉重,但近期與ATM並談的小米(1810),卻一度飆3.92%至17.5元,收復17元上市價,是2018年8月30日以來首次。不過,小米收市時升幅大為縮窄,僅升0.24%至16.88元,重返「破發」狀態。有分析員認為,小米是受蟹貨及中印衝突困擾,以致未能企穩上市價之上。

憂蟹貨多及中印衝突

小米與美團(3690)同在2018年上市,僅較美團略早3個月登陸港股,但去年才扭虧為盈的美團,股價至今已升約4倍。反觀小米在上市那年已實現盈利,以截至2019年12月底的財政年度計,公司收入增長17.7%至2,058.39億元人民幣,其中最大收入來源是智能手機業務,佔比54.5%,性質偏向輕資產類的互聯網服務排名第三,貢獻10.1%年收入。小米純利按年跌25.9%至100.44億元人民幣,惟反映核心盈利能力的經調整淨利潤,成功按年增長34.8%至115.32億元人民幣。

安里證券研究部董事湯麗鴻認為,小米股價短期有兩個負面因素,首推是在上市定價之上有許多蟹貨,累積近兩年,小米股價期間更低見8.28元,難免有坐艇多時的投資者在現水平掟貨走人,造成沽壓;另一邊廂,中印衝突亦有影響,市場憂慮其最大的海外市場,未必如舊日般歡迎小米做生意。

不過,湯麗鴻估計,在8月公佈恒指季檢前,市場會對小米有憧憬,加上疫情令全球經濟下跌,人民消費力下降,有利打低價路線的小米,股價有望見20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