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意甲球會「數」口精 - 港生

特稿:意甲球會「數」口精 - 港生

意甲球隊「造數」的技倆其實早已司空見慣,16/17球季國際米蘭向森多利亞買下史堅尼亞的交易操作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7年,國際有意向森多利亞買下當時仍然名不經傳的史堅尼亞,但球會為了不違反財政公平協議,國際先把青年隊前鋒基安魯卡卡柏里標價1,500萬歐元,在6月30日財政年度結算前賣給森多利亞,國際再以2,000萬歐元引入史堅尼亞,這樣球會就可以運用時間差把這筆支出留作下個財政年度才作計算,其後國際宣佈史堅尼亞的轉會內容包括卡柏里,令兩支球隊在申報球會資產時,各自多了一個身價過3,000萬歐元的球員,絕對是一舉兩得。

簡單來說,今次轉會交易就是國際用300萬歐元和1名前鋒向森多換1名中堅,但操作上把兩名球員的身價聲價十倍,令這個轉會不再是單純的球員互換,亦助國際在財政上運用時間差「造數」。此外,當時國際會選擇用沒有名氣的年輕球員作交易,因大多數人對球員不太熟識,只要不是太誇張的轉會費根本不會惹國際足協調查,亦令轉會交易在財政申報上幫助了雙方球會。
文: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