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活在粵語片時代 - 余家強

孩子活在粵語片時代 - 余家強

孩子當然不會活在粵語片時代,吾輩都不會。我是說,孩子看今天的港產影視,猶如當日吾輩看粵語片。

吾輩(香港人口年齡中位數四十幾歲),卅幾年前全民電視,睇最多是重播粵語片,但坦白講,不懂欣賞,純粹聽父母讚好。偶爾見粵語片明星出席現場節目,像穿越般。典型例子新馬師曾上《歡樂滿東華》,年年唱同一支〈萬惡淫為首〉,老人家拍爛手掌,籌款最勁,吾輩不以為然。

光陰荏苒,輪到吾輩做父母,嘗試代入孩子想法,周星馳豈非很似當年祥哥?

.同樣喜劇泰斗,不過不作幕前演出了,只間中閃現。

.正職似地產大王多啲,新馬師曾坐擁永祥大廈,星爺更不勝枚舉。

.兩者皆擁有自家娛樂製作公司,唯產量不多。

.兩者作品分別在不同年代電視上無限loop。

.兩者各有個下把拍檔,新馬仔配鄧寄塵,周星馳配吳孟達,後期都拆了夥。

.更重要在,家中長者睇見新馬師曾/周星馳就笑,孩子唔明有乜好笑。

以上,細思極恐,叫人慚愧。人性,總是自我中心、自以為是。三十年前,吾輩看新馬師曾的粵語片覺得老土;三十年後,卻一廂情願孩子應該鍾意周星馳,樂此不疲在社會媒體重重複複大玩其電影片段、cap圖和金句,only 40+識笑。究竟要不要新一代市場?

三十年是一個很好的定錨。三十年前1990,你無奈撈電視汁觀看1960粵語片,不會視吳楚帆、白燕等為偶像,亦不敢相信自己三十年後2020仍煲三十前舊戲。不信?去年2019半夜重播1989的《義不容情》掀起狂熱,不由你不相信。吾輩(講多次係人口年齡中位數四十幾歲)終於明白父母留戀粵語片心情了,卻同時,請體諒孩子心情,《義不容情》和周星馳之於他們,何嘗不是粵語片?頂多彩色而已,何必逼他們集體回憶、甚至一味批判X世代的偶像新不如舊?

集體回憶沒有錯,但蔚然成風,盡蓋過新鮮事物,便會很令年青人無癮,厭棄香港娛樂圈。TVB唱舊歌的《流行經典50年》竟比唱新歌的《勁歌金曲》排在更黃金時段;片商陸續以《阿飛正傳》三十周年、《倩女幽魂》復刻版等作招徠;吾輩老鬼於facebook乜都紀念一餐,在在像勸退後生仔女:「東方荷里活已經係過去式,快快去找K-pop和西片娛樂慰藉吧!」

有些八、九十年代藝人復出,你懂啦,放在當時流金歲月都未入流,青春尚且紅不起,何況如今?卻趁此懷舊潮蜂擁而至,加上超齡小生花旦盤踞,市場又收窄,僧多粥少。假若我是歌影視生力軍,能不怨前浪阻住晒?

香港人口老化大趨勢,觀眾愛看與自己年齡相若的中生中旦情竇初開、憤世嫉俗,無可厚非。但行業總得永續發展,青黃不接,恐怕港產片步粵語片後塵,會中斷的。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