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避」有好處 - 李純恩

「羞避」有好處 - 李純恩

疫情突然又嚴峻起來,真的有點措手不及,有些餐廳的生意本來已有起色了,但一下子又吃緊了,有個餐廳老闆娘跟我說,那天宣佈有十幾起本地確診個案,第二天店堂裏就少了六成客人,十分惆悵。

袁國勇教授說推算回去,不少確診者應該是慶祝「父親節」的時候中招的,那時候餐廳聚集人數放寬,人多熱鬧,防範放鬆,感染機會大增,過了一段時間,到現在病都發出來了。

聽了真叫人沮喪,看來人跟人真的需要保持距離,不要太過親近,太親近容易出事。身體不要太親近,情感其實也一樣,都不宜死攬在一起,應該各自保持些距離,可以自由呼吸才好。「君子之交淡如水」便是這種智慧,本來是人與人相交的一種舒適境界,到了現在這種環境,還是很實際的提醒。人跟人之間,應該有個保持距離的習慣,如此,身體和情感都衞生一些。

植物學裏有一種現象叫「樹冠羞避」。在許多樹林裏,抬頭仰望,會發覺樹林雖密,但每棵樹的的樹冠都會自然保持一綫距離,不會互相糾纏。從下望上去,樹冠與樹冠之間,都有形狀不同的界綫,同時生長,就是不搭界。這也是植物的自我隔離,既有自己的呼吸空間,有病也傳不上。看來人類也要學學,不要太親熱,少去湊熱鬧,有所「羞避」,中招的機會或許也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