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七月 復興 思念安達太良 - Daniel-C

【野人周記】七月 復興 思念安達太良 - Daniel-C

【野人周記】
又到七月。近年多趁夏天到日本登山,在這段沒法外遊的日子,總會不時想起日本的群山。五年前的這一天,我正跟隊友在安達太良山上「搏鬥」──闖林、溯溪,越泥沼、跨碎砂陡坡,還有走過火山口邊緣刀片般的薄脊。

安達太良山,福島縣火山系統(磐梯山、安達太良山、吾妻山)當中組成部份,本身也是海拔1,700米級的五座約80萬年前誕生的古老火山連峯,上世紀曾相繼於1889及1900年爆發,60公里外,便是東京電力福島第一原子力發電所。

「あれが阿多多羅山、あの光るのが阿武隈川」(那是阿多多羅山,那發光的是阿武隈川)這是明治時代詩人和雕刻家高村光太郎詩集《智惠子抄》中「樹下の二人」的開首兩句。曾兩次到訪福島,首次知道安達太良山,是2015年報名參加「日本毅行者」之時,原來早在此前,偶爾看過詩人相關事迹,已聽過「阿多多羅山」,只是不知道,就是安達太良山,也許當時更為注意的,是詩人跟妻子智惠子的淒美愛情。安達太良山東麓的二本松,是智惠子的故鄉,1912年相遇,1914年結合,但智惠子在1931年患上精神病,跟疾病搏鬥七年,終在1938年逝世。從相遇到詩集出版的三十年間,歷盡家人不認同、藝術創作的挫折、智惠子患病、娘家破產等打擊,詩人寫下關於愛妻的29首詩、6首短歌、3篇散文,結集成日本現代詩歌史上最暢銷的《智惠子抄》,是一封充滿思念的漫長情書。

兩年東北毅行 爾後成絕響

2015年,當日本樂施會決定把日本毅行者移師福島縣的安達太良山區,主力為311災區復興和重建籌款時,雖已為退役多年的毅行者,人腳未齊、休假未批,二話不說便報了名。2011年3月11日下午2時46分,日本東北發生九級大地震,引發巨大海嘯,位於海邊的核電廠,因緊急電源和蓄電池被水淹,冷卻系統失效,引發核燃料熔毀和氫氣爆炸,核反應爐廠房損毀,放射性物質排放到大氣中,半徑20km圈內的居民均需撤離避難。四年過去,復興之路仍漫長,參與毅行籌款,只是盡綿力。

移師東北的毅行者,首年路程減半,應該比較輕鬆吧?錯了。這其實是把100公里的艱與難,濃縮其中。從決定參加到成行,頗為倉促,對路線情況其實所知不多,這50公里的難度和技術要求,事前都低估了,單是前半段,已用了不少時間;當天快黑而仍被困於無盡的森林和泥沼中時,有一刻大家都想過放棄,感謝隊友的努力和互相扶持,最終都能完成,翌年再度參與,也在惡劣天氣下完成。景色壯麗,無疑是一大收穫,對村民通宵達旦傾力支援打氣的熱情,亦感受尤深。連續兩年參加東北毅行者,原本頗陌生的安達太良山區,已成為最希望再度重訪的地方之一。只是三年後日本樂施會解散,日本毅行者成絕響,不無感傷。

兩年前東京奥運將臨之際,因應「復興」主題,門田隆將撰寫、重現核電廠內50名留守員工誓死阻止世紀核災發生的報道文學《死の淵を見た男 吉田昌郎と福島第一原発》,被拍成電影《福島50死士》。因肺炎疫情,奥運延期,電影無法如期公映,在香港也推遲至七月才上映。生不逢時,所遇之復興之舉,每每諸多阻滯,不免沮喪。

無獨有偶,東北毅行的起點岳溫泉安達太良體育館,正是核災後東京電力公司高層向浪江町市民下跪謝罪的現場。那一場被災民形容為「猴子戲」的道歉,當時社長清水正孝還抱怨「為甚麼我要落得如此田地!」暗示天災難料與人無尤,然後在免責繼續獲5億日圓退休金後刺耳地表示「退休後的生活很不安」。「我們做錯了甚麽?」電影中主角之一的吉田昌郎、當時福島第一原子力發電所所長,是力挽狂瀾的現場總指揮,「不相信會有十米以上的海嘯,沒有科學根據地就這樣運作了四十年。自以為是,以為可以支配自然。」世上力挽狂瀾的,多不是災難的始作俑者,卻要承受前人之過。

毅行的起點的體育館,正是核災後東電高層向市民謝罪的現場。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