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申購避彈衣 工貿署拖七個月未批

傳媒申購避彈衣 工貿署拖七個月未批

【本報訊】反送中示威現場槍林彈雨,前線記者採訪時被槍彈擊中的事件多不勝數。包括《蘋果》在內的部份本地傳媒去年為記者由外國訂購避彈衣加強防護,但工業貿易署卻遲遲拒發有關進口許可證,正常三日內完成的申請程序,拖延七個月未有結果,亦未有解釋原因。

《蘋果》因應示威現場的情況,去年中向英國一家公司訂購三件避彈衣。有關避彈衣屬IIIA級,是《進出口(戰略物品)規例》下附表一內的「兩用物品」,按例要申請出口及入口許可證,才可付運來港。《蘋果》取得英國方面的出口證後,去年12月向香港工貿署申請進口許可證,並提交一切所須的文件,署方收妥後卻一直未有批出。

《蘋果》去年中向英國一家公司訂購三件避彈衣,工業貿易署卻遲遲拒發有關進口許可證。

《蘋果》總編輯︰黑箱作業行政拖延

工貿署網頁列明,除非輸入物品被懷疑可能作非法轉口,從任何國家╱地方輸入戰略物品的申請通常會獲批;根據工貿署單張,許可證個案通常2.5個完整工作天內辦妥,但至今拖延七個月,申請仍在「處理中」,既未批准亦沒拒絕,也沒要求提供進一步資料或解釋。

本報多次致電工貿署查詢,有職員透露,這類申請過往較順利,但自去年6月,審批變得困難。職員透露,工貿署就《蘋果》的申請曾諮詢海關、律政司、警方意見,並聲稱有部門對申請「有關注」,但無交代哪一個部門,亦無解釋「關注」理據。據了解,《明報》的定單亦遇同一狀況,進口證至今未批。

《蘋果》總編輯羅偉光認為如果有政府部門對申請有關注,理應向申請人提出,以便申請人決定是否需要提交補充資料。他批評工貿署「黑箱作業」及行政拖延,對按程序申請購買這類物品的公司及人士不公平。

工貿署回覆稱正審理有關申請,拒評個別個案,而處理每宗戰略物品許可證申請都會謹慎評估所涉技術和風險,如有需要,會向申請人尋求進一步資料。

記協主席楊健興表示,記者確實常被槍彈打中,添置保護裝備合情合理,如已跟足法例申請,政府仍無理以行政拖延,是刁難記者,「有關注亦講清楚係咩關注,避彈衣會威脅到佢哋執勤人員咩?完全講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