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7月21日書展,不講我自己的小說,先講李德能兄新作《我的香港足球綠皮書》。
許多朋友不知,我出身體育記者,九十年代收費電視播波掀起熱潮,帶挈我跟一班評述員多次歐遊採訪,結下深厚友誼。今次德能出書,邀請馬啟仁和我各寫一章,能夠與兩大講波佬坐而論道,叨光了。
我負責寫香港足球明星化的可能性,離不開娛樂新聞本業。
當年入職《壹週刊》,其實《壹週刊》哪有體育組?勉強有個〈動健美〉欄,每星期刊出,追體育賽事嫌慢,我便專訪運動員為主。專訪變熟手技工了,大茶飯當然以影視名人更吸引,上司遂叫我接手的〈豪語錄〉,與影視名人交道打得多,混慣碼頭,於是我最後主編《壹週刊》Book B,眾所周知用八卦消息做封面。
想說的是,人生際遇就如此弔詭,明明起初我正因不願當娛記才跑體育,兜兜轉轉,我竟以娛樂書頭致仕(古時辭官還鄉之謂也),並視為終身本業。
沒有男生會一早立志做娛記的,我以為自己適合體育,理所當然。兒時返大陸探親,姨丈拖着我逛街,不忘買份體育小報,說:「唯獨這些沒假。」想想,也對,我深印腦海。後來從事娛樂,很多人認定娛樂新聞不可信,其實不然。娛記與演藝界處於長期博弈(Long-term game),害怕穿煲,弄虛作假抓破了臉,明星名人輕易便可另找媒介發表澄清。這促使業界自律,有時比hard news更少fake news。
嚴肅新聞近年太嚴肅,或曰太不嚴肅、荒謬可笑,令我正職離開傳媒,轉寫專欄及小說,來到出書,更首先出小說。要假不如假到盡?小說的假,某程度比較真,所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現社會卻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寧不悲乎?於是我嘗試本格推理小說(《佛系推理》),玩邏輯思考遊戲,努力虛構一個合理的世界。矛盾吧。
真真假假,小孩子不明白為啥人要說謊,稍長明白謊言之必須性,假作真時真亦假,返璞歸真,滿紙荒唐言,半生文字工作,誰不興起如曹雪芹之嘆?
7月16日下午,我在書展將有小說講座,然後轉場與李德能、馬啟仁足球對談,敬請各位愛書朋友留意時間表公佈,到時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