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南北:普京大帝 - 安裕

東西南北:普京大帝 - 安裕

不得不承認,普京的手腕確是厲害。2000年他接葉利欽繼任俄羅斯總統之後,一直能夠保住權力於不墜。他在總統大位時俄羅斯行總統制,他在總理位上則總統變成虛位。權力在普京手上如臂使指,俄羅斯國土比蘇聯年代為小,可是普京今天仍是力足改變世界的一個俄羅斯人。這個當年蘇聯KGB特工,在講究資歷和背景的俄羅斯得登大寶至今,頗令初時以為他不過是另一過渡人物的觀察家大跌眼鏡。早前修憲公投過關,如果普京想的話,可以一直做到2036年,到時將是彼得大帝之後,在位最長的一號人物,傳媒喚他「普京大帝」,並未無因。

蘇俄百年經歷兩次改朝換代,沙俄倒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代之而起。1991年蘇聯壽終正寢,雖曾短暫有過獨聯體(CIS),希望把15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鬆散聯盟,然而獨聯體有如過眼雲煙稍縱即逝。從蘇聯到俄羅斯,國土由2,200萬平方公里縮減到1,700萬平方公里,仍是橫跨歐亞的超級大國,「世界國土面積最大國家」稱謂不變,國旗由蘇聯紅旗變成白藍紅三色俄羅斯旗。當中,從蘇聯到俄羅斯國歌的變化值得一記。葉利欽治下的俄羅斯,不用舊日蘇聯國歌,改以《愛國歌》代替。普京上台一年不到,簽署法令,用回蘇聯年代國歌《牢不可破的聯盟》旋律,不同的是歌詞重新撰寫。

從無人看好到改變一切

歐美對於普京重用前蘇聯國歌旋律,莫不心頭一震。不過,想到普京是葉利欽政府八年任期裏的第六個總理,前面五人包括能源專家切爾諾梅爾金,亦有外交長才普利密科夫,歐美那時普遍認為,這個來自聖彼得堡曾經外放的前KGB中層特工,不太可能會幹得長久。尤其是俄羅斯當時陷入蘇聯倒台後的一片混亂,高通脹,低產能,經濟改革「震盪治療法」,光聽名堂都讓人心裏發怵。再說,普京沒有顯赫的政治履歷,既不像布里茲涅夫50年代就進入蘇共中央,也不是戈爾巴喬夫39歲做到地區第一書記。即使論及專業系統背景,80年代的安德羅波夫也是做情報工作,可是1967年他已是KGB主席。

然而,就是這個人人不看好的普京,今年已是他掌權的第20個年頭,未來可能還有16年在位。美國《外交政策》今年5月結集專題,邀請11名蘇俄問題專家,當中包括普京上台初期的《華盛頓郵報》駐莫斯科分社社長格拉莎(Susan Glasser)、智庫蘇俄問題專家奧拉加(Olga Oliker),還有近期出了一部新書《普京的人:KGB如何奪回俄羅斯對抗西方》(Putin's People: How the KGB Took Back Russia and Then Took on the West)的貝爾頓(Catherine Belton)。這些文章從多角度剖析普京王朝,呼應結集主題「普京怎樣永遠改變俄羅斯」。細讀之下,可以看到不少專家的驚訝,他們是驚訝於當年沒有人認識的普京,不但一做20年,而且在過程裏不斷修改路線,從2000年人們認為他是改革主義者,變到今天的專制者。

如今回看,在蘇聯倒台、1991年葉利欽當上俄羅斯總統後,歐美國家對俄羅斯一廂情願以為,俄羅斯必會走上他們認定的「民主之路」。在葉利欽與歐美的蜜月期,有一種看法是,葉利欽奉行的是「不談主義」,不談社會主義、也不談資本主義,他要的是俄羅斯成為經濟大國,不要任何意識形態。當然,事隔30年,今天的俄羅斯顯然不是當年歐美諸國的主觀想像。事實上,歐美那時都有盲點,不明白俄羅斯深邃歷史對這個國家的巨大影響:蘇聯雖然崩散,俄羅斯人仍對民族感到驕傲。1992年,歐美答應給俄羅斯240億美元經援,最後沓無音影。俄羅斯深感歐美這些「朋友」口惠而實不至,因此俄羅斯軍方在同一年便說,若美國不作出裁軍對等行動,導彈照樣會對準美國。

美對俄策略取態存變數

普京便是在俄羅斯民眾目睹酩酊大醉的葉利欽不能視事的情況下接過這個國家。之後的是「黃金十年」,2000年到2008年國際石油價格飆升,帶來普京政權下俄羅斯遲來的經濟榮景。在這一過程裏,俄羅斯當局逐漸控制大部份國有資產,清算葉利欽年代的富商,強硬對付異見人士,普京權力更加鞏固。內政之後還有外交,智庫蘇俄問題專家奧拉加說,普京現時追求的,與重回沙俄到蘇聯昔日榮光並無不同。亞洲開發銀行前地區總幹事維托爾(Robert Wihtol)的形容則是:普京與他做的事互為影響,互相成長,切合俄語的一句「一面吃飯,一面胃口就來」。

歐美的俄羅斯問題專家,普遍認為普京會做到2036年。倘是如此,普京的36年掌權,橫跨之前的克林頓、喬治布殊、奧巴馬,以及如今的特朗普,還有今年11月選出的美國總統,以及2024、2028、2032、2036年選出的美國總統。普京可以有一套長遠的對美外交政策,至於美國是否有一套貫徹對應策略,抑或是每任總統都有不同取態;熱戰或冷戰,還是持續和平共存,這是未來一段長時間的國際政治焦點。

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