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專題:危機四伏 死亡七月莫欺水

社會專題:危機四伏 死亡七月莫欺水

炎炎七月,水上活動高峯期,遇溺意外飆升。67歲婦人昨晨在白腊灣遊船河期間遇溺身亡。踏入「死亡七月」,本報記者近日多次直擊屢生奪命事故的西貢區水上活動熱點,發現至少有四大危機,包括熱門沙灘無救生員、高速非法載客船行駛不穩、載客快艇衝入泳區、水上電單車及動力衝浪板瘋狂飛馳,隨時威脅泳客安全。
本報統計2018年至今,發現最少35人參與水上活動時死亡,今年5月至今,已有逾10宗奪命海上活動事故。衞生署統計,平均每年最多人遇溺的月份依次是7月、6月及9月。最多溺斃事故的西貢,幾乎全是「冇王管」的開放水域,泳客、獨木舟、載客快艇等爭奪面積有限的海面,四大危機可奪人性命。
記者:郭杏妤 梁德聰 徐雲庭 江子堯

水上電單車在泳客身後不足5米駛過,險象環生。

危機1:水上電單車變泳客殺手

不同水上活動共用同一開放水域,增添風險,記者視察大浪西灣及浪茄時發現這些海灘都是遊船河熱點,至少10至20艘遊艇停泊海中央,令玩獨木舟人士只能在遊艇間的狹路通過,不少游出海的泳客更會與獨木舟擦身而過,甚為驚險。記者拍攝時,即在大浪西灣目擊到一水上電單車在泳客身後不足5米駛過,之後又於坐滿一家大細包括小童的浮床側駛過,險撞上浮床。像去年9月,一名32歲男子在斬竹灣離岸約200米遊船河期間落海游泳時遇溺,未有及時被人發現,最終不治。

危機2:不設防泳灘 美麗陷阱

衞生署發現2012至16年間在海灘發生的59宗溺斃意外,有三分二都是發生在沒有救生員當值的時間,但記者發現,西貢部份極受泳客歡迎的海灘,包括大浪西灣、浪茄、斬竹灣、甕缸灣等,全都不是康文署轄下泳灘,不但沒有救生員當值,連防鯊網甚至急救裝備都欠奉。泳客只能在開放水域游泳及玩水上活動,卻要與快艇、獨木舟為鄰,若泳客不幸遇溺、中暑又或是給船撞傷,恐難及時獲救。

危機3:滑浪玩意冇王管亂飛馳

記者在大浪西灣視察,發現對泳客或潛水者最危險的不是快艇,而是一些新興的高速機動滑浪玩意,包括動力衝浪板及滑翔飛翼板。記者目擊多名玩家在近岸邊的地方玩這些高速滑浪玩意乘風破浪,因不少泳客都在玩家不遠的地方,記者見到最危險的一次,有泳客與機動滑浪裝置距離不足20米,若玩家稍有不慎未能及時發現前方有泳客而收掣不及,即釀奪命意外。

危機4:極速快艇安全成疑

不少市民都選擇西貢碼頭乘坐載客快艇到西貢不同海灘玩樂,但沒有固定班次的非法「白牌載客快艇」,安全性成疑。記者曾乘搭載客快艇由西貢碼頭前往大浪西灣,中午12時出發,九成半滿座,連船長在內共18名成人和1名小童,但記者發現快艇內只得一個救生圈,即使其中一椅背貼有「救生衣」標貼,卻沒有職員在開船前向乘客指示救生衣的位置或簡介使用方法,涉違反海上安全守則,乘客亦沒穿救生衣。半小時的航程中快艇搖擺不定,有乘客感不適,曾要求船長減速。

這些高速快艇隨時成為奪命兇器,去年10月,52歲女子乘疑似載客快艇準備登上大浪西灣時,快艇航行不當,令她意外墮海慘遭快艇螺旋槳打死,駕船者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