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院低廉床位三年僅收兩病人

私院低廉床位三年僅收兩病人

【本報訊】醫管局與兩間私家醫院有協議,在流感高峯期可轉介病人到私院的低收費病床,減輕公營醫療系統壓力。惟申訴專員公署調查發現轉介個案寥寥可數,其中一間私院過去三年更只獲轉介兩名病人。公署建議醫管局研究放寬轉介限制、簡化程序及恒常化轉介安排。

申訴署報告指出,本港兩間私家醫院,包括荃灣港安及聖德肋撒醫院,須按批地條款提供合共164張低收費病床,以病人平均住院兩至四日計,一年最多可服務高達1.2萬至2.4萬人次。

醫管局與荃灣港安及聖德肋撒醫院有協議,在流感高峯期時將病人轉介至兩院的低收費病床。申訴署發現,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度兩個冬季流感高峯期,其中一間私院獲轉介的病人僅得24及25人,另一私院更兩季分別只接獲一名病人,遠遜預期。

有公院醫生不知計劃

申訴公署認為,醫管局應探討更多善用低收費病床的方案,研究放寬轉介限制並簡化行政工作。醫管局解釋,為確保病人安全,臨床轉介標準較嚴謹,前線人員在甄選期間發現大部份病人情況不適合轉介。

但申訴公署指,除外科病人以外,部份已轉至療養康復科的病人,也應納入轉介名單,以騰出床位接收更多病人,加速病床流轉,紓緩病房壓力。

申訴署又認為,部份公立醫院醫生未曾得悉轉介計劃,促政府加大力度推廣低收費病床,如在醫院張貼海報、告示等。惟衞生署回覆指,署方不應協助私院宣傳或推廣服務,以免公眾混淆政府的規管角色。

荃灣港安醫院昨回應稱,該院低收費病床今年上半年平均使用率達63%。為增加低收費病床使用率,院方已將病人年齡下限降至15歲,並設有「低收費病床套餐」,包括大腸內窺鏡檢查及胃鏡檢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