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講趣】排版亂生雜草 核突路牌係咪小畫家設計?

【港情講趣】排版亂生雜草 核突路牌係咪小畫家設計?

【港情講趣】
路牌是道路使用者的指引,一旦指示不清,輕則行錯路,重則釀成交通意外。香港土地問題嚴重,有時連路牌也要借歪:太大、太小、太高、太矮、重叠、錯置的路牌隨處可見,即使運輸署對路牌設計有既定標準,路牌卻間中會因承辦商不同、製作參差而出問題。近日位於粉嶺一鳴路一塊「超前衞亂排版」新路牌引起網上熱話,「道路研究社」社長邱益彰(Gary)形容:「既然如此,為何不再核突多一點?」

自2016年成立道路研究社後,Gary吸納了一批同道中人一起討論和研究道路,範圍十分廣泛,包括交通規劃、道路設計、交通標誌及路牌字體設計等。這天Gary跟藝術家、城市觀察者林兆榮對談,以多年以來的觀察和研究,指出路牌常見四大弊病——排版混亂難閱讀、損耗甩色老化、使用錯誤物料、角度或擺放位置不清晰。

以位於一鳴路的新路牌為例,路牌上的字型沒問題,但排版出了大問題:路牌上勉強擠滿文字,中、英文一時並排,一時上下擺放,雜亂無章,林兆榮打趣道:「似乎開個文件檔胡亂拼湊也比它好。」Gary回應:「不知是否用小畫家畫?」道路研究社發帖短短一星期,路牌柱已貼上「臨時路牌」告示,暗示即將更換。

這路牌只是冰山一角,Gary直言對此見怪不怪,「有些明明應該指示向前走,做出來卻是指向右方,最後路政署只把箭嘴像用塗改液般改掉就算,其實理應整塊換走。」

除了粗疏塗改,好些已經甩色損毀的路牌,仍在公路上屹立未有換走。路牌出問題,最大問題是駕駛者需花更多時間閱讀,影響判斷,因此評論路牌,不是吹毛求疵,而是不少路牌的確連最基本的指示功能也做不到,莫講要求美觀。

Gary不時也觀察到有路牌用錯物料,駕駛人士在晚上即使開了車頭大燈也看不見,亦有些路牌長滿青苔,被雜草遮蔽,更有些像層層叠一樣堆叠在一起,「香港地理上的確有局限,但這並非一個理由令它如此混亂。」早年就曾有路牌因遮住交通燈,有的士司機險些衝紅燈釀成意外,最終要作出投訴才有改善。「其實運輸署有《運輸策劃及設計手冊》規範路牌位置、字體、大小、比例等等。這些問題就是在規劃時沒用心去想過,有時如果沒有人投訴,應該就不會處理。」

林兆榮(左)和邱益彰背後的路牌為「監獄體」路牌。

路牌換新裝 凸顯景點位置

路牌也不是一面倒劣質,好的路牌除了有其功能性,亦有獨有的美學。好像近年旅遊景點的路牌漸漸換上新裝,變了啡色,比普通路牌搶眼,讓遊客更容易掌握景點位置。

數到Gary最欣賞的路牌,卻是使用「監獄體」的舊式路牌。「監獄體」路牌源於七十至九十年代時,監獄署(即現時懲教署)接受工務司署委託,為道路製作路牌及交通標誌,由於當時電腦技術未普及,在囚人士會在獄中人手製作,每一塊也是獨一無二。「監獄體」造字時會參考當時最流行的字型寫法,例如會使用一些異體字,「寫法跟我們現在有不同,例如東九龍的『龍』字,第一筆不是一點,是一橫;最後一筆不是一橫,是一撇。」舊時人手製作,難以製作細緻位置時,造字就會出現變化,例如一點變成一橫,另一特色是字型末端呈喇叭狀。可惜這些特色路牌有不少因破損、改道等原因被更換,異體字在舊區已經很少見。「很多人以為監獄體最多一定在舊區,但其實在新市鎮最多。譬如沙田新市鎮,道路網一早已規劃好,路牌只要不損耗不破爛,都沒有需要更換。」Gary近年着力設計及製作「監獄體」路牌與大眾分享,希望特色字型得以保存下來。

「禁止人力車」健在 見證歷史

透過看路牌,Gary不僅關注其本身的功能,還會從中留意香港的城市發展歷史和文化。林兆榮觀察到,「怎麼有時路牌上貼滿一塊一塊的?」Gary解釋,路牌不時會貼上「膏藥」修正,「好像東九龍加邊有一塊正方形膏藥,最早期是一個飛機標誌,後來因為機場從啟德搬到赤鱲角,就遮住了飛機標誌。」另一邊廂,一些路牌則加上飛機標誌「膏藥」,引向新機場的路,帶領香港人繼續衝上雲霄。路牌雖小,卻見證了大型基建的落成。

在路牌上,同時遺留不少老香港的歷史痕迹,好像大角嘴櫻桃街仍有「禁止人力車及徒步控制的車輛進入」路牌,限制手推車和已成歷史的人力車橫過馬路。即使舊樓不斷拆卸、舊區不斷重建,舊時代的情懷仍悄悄地活在我們身邊。

訊息混亂:限速路牌層層叠,時大時細,更顯示不同數字,容易影響駕駛人士判斷。

平行時空:「禁止人力車及徒步控制的車輛進入」路牌,像平行時空一樣存在。

飛機膏藥:貼上飛機「膏藥」的監獄體路牌,葵涌的「涌」字和青衣的「青」字均是異體字。

滿佈青苔:這路牌長滿青苔,白字變綠字,影響駕駛者。

換上新裝:景點路牌近年換上新裝變了啡色,讓遊客更容易掌握景點位置。

排版混亂:位於粉嶺一鳴路的「前衞」排版路牌,在道路研究社發帖後一星期,出現「臨時路牌」告示。道路研究社提供

甩色老化:甩色路牌,隨處可見。

土炮物料:用電線膠布製作的路牌極土炮。

位置不清:路牌位置擺放稍一不對,隨時影響駕駛者安全。

打側頭望:行人路上也有「前衞」路牌,文字橫豎排法不統一,部份地點名稱需要打側頭才看清楚。

記者:黃曉婷
攝影:許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