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公司快推港版Nasdaq 科網股爆炒

恒指公司快推港版Nasdaq 
科網股爆炒

【本報訊】阿里巴巴(9988)昨爆升10%,帶領一眾科網股上升,在股民炒得㷫烚烚之際,同時恒指公司宣佈,計劃推出「港版納指」,瞬即推高投資者對科網股憧憬。多名業界人士相信,「港版Nasdaq」可衍生更多相關ETF和期貨,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相關股票。

市場預期,基於行業特性,將推出的「港版納指」──科技創新指數的市盈率介時會比恒指高,息率則較低。對於「港版納指」的構思突然橫空出世,恒指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黃偉雄解釋,回歸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概股數目不少,市場對這類股份的需求亦大,若有參考納斯達克指數設計的指數,能幫助到沒有時間研究個股的投資者,並分散風險。黃還形容,市場對這款指數「好心急」,公司仍在討論這指數的成份股數目及選股機制,希望盡快推出有關指數。

投資者昨熱炒科技股,其中阿里巴巴升10%,創上市新高。資料圖片

專家:料更多資金湧科網股

一般香港投資者熟悉的納指,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成份股是所有在納斯達克板上掛牌的股票等。而設有選股機制的則是「納斯達克100指數」,編制機構會挑選板上市值首100大的股票作為成份股,較多ETF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例如網民不時提及的納斯達100指數ETF(代號:QQQ)。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認為,確有設立「港版納指」的需要,因多間科網公司在其所屬行業都有其獨特性,惟數量一多,投資者未必能一一掌握它們的業績和發展,而「港版納指」可引導金融機構設立相應的ETF,當科網股風潮一起,投資者屆時直接買ETF追上大趨勢。植又相信,「港版納指」及相關ETF長遠可替其成份股吸引中外資金。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指出,「港版納指」還可能衍生相應的期貨,屆時對基金管控風險有幫助,例如可造淡倉對沖,毋須逐一沽出科網股持倉。

阿里美團騰訊齊創新高

科技股昨日瘋炒,除阿里巴巴高見上市新高。同樣破頂亦有美團(3690)及騰訊(700),美團急升5%,至209.8元,曾見212元的新高。騰訊漲3.68%,報563元。小米(1810)亦升4.6%,至16.84元。

恒指公司5月底曾於網誌表示,恒指成份股納入阿里巴巴屬言之尚早。不過,黃偉雄昨日提及時論調有變,指阿里、美團和小米等已在恒指的選股範圍。按恒指的快速納入機制,若市值為港股市場首5位,最快在香港上市3個月就可納入。

FactSet(慧甚)全球指數主管周鶴松預計,中國公司未來將佔恒指七成權重,當中科技、電訊等比重會由目前17%擴展至25%,屆時恒指市盈率達15倍。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盧華基認為,恒指地位根深柢固,不少金融產品與其掛鈎,故新指數仍難以取代恒指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