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一名文員,像本港其他在職的主婦一樣,A在家居生活各個層面都遇到不少壓力,例如做家務、管理家中傭工、管理兒子學業等等。此外,她跟上司亦時有磨擦,之前由於趕工的關係,公司逼她要加班,回家的時候已是晚上,很多時都超過九點才回到家,抵達家門時兒子通常已經上床入睡,故真正能跟兒子談話的時間少之又少,更談不上有甚麼親子時間了。
最近由於疫情關係,公司生意走下坡。開始的時候,公司叫她放無薪假期,最近由於生意淡靜,公司更解僱了她。
A漸漸開始覺得焦慮,亦有失眠、頭痛和覺得「周身冇力」等。A平時都有上網瀏覽,她上網幫自己診症,得到的結論是她患上焦慮症,於是她往醫生求醫並接受治療。過了一段時間後,她發覺病徵稍為好轉,雖然失眠的情況還是差不多,焦慮卻有些紓緩,但是她仍覺得「周身冇力」,於是被轉介往精神科專科作進一步治療。
我跟A作了個詳細的精神評估,她確實有一些焦慮的症狀,但是她所謂的「周身冇力」其實主要是手臂比較無力,我亦發覺她說話時的鼻音很重。當我問她是否一直都是鼻音這麼重的時候,A告訴我她重鼻音應該是最近幾個月的事,她亦承認最近的聲音好像比前有些改變,於是我決定轉介她往神經內科作進一步檢查。
醫學院教導學生時通常都指大部份病人是「一位病人一種病」(one man one disease),但是現實上臨床經驗告訴我們,有時候病人不是只有一種病,A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除了壓力為她帶來的焦慮情緒之外,她還有重肌無力症(myasthenia gravis):一種令肌肉變得無力的內科疾病。A的重鼻音和上臂無力,經神經內科醫生的診斷後確診了重肌無力症。我們終於找到她「周身冇力」和重鼻音的原因了。
經過精神科專科醫生跟神經內科專科醫生的治療後,A的病情終於大為改善。所以我常常跟病人說,不要擅自上網作自我診斷,有病的話還是找醫生診斷比較安全。
林煒 精神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